不能让“鬼秤”继续捣鬼

标签:
时评 |

小秤砣关乎大民生。达质足量、童叟无欺,本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而“鬼秤”称的不仅是斤两,更是商家的良心。“鬼秤”虽小,却实实在在地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又令经营者背负“不诚信”的名声,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影响了城市形象。宽容“缺斤少两”其实就是在惩罚那些足斤足两、规范经营的商家,这显然是带偏了市场和社会风气。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更会损害商家和市场的信誉,最终损害消费环境。“菜篮子”“果盘子”作为民生消费的重点领域,一分一毫都马虎不得。而要让“鬼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常态化监管,规范商户使用计量器具,对“鬼秤”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并提高欺诈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违法商家感到“肉疼”,从而“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另一方面,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愿和维权能力,对缺斤少两的不良商贩,要两两计较,不纵容、不迁就,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算了”等心理,及时投诉举报,以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秩序和良好形象。
集贸市场是城乡居民生活往来和消费的重要场所。一杆秤,一头连着民生民利,一头连着城市形象。,必须持续发挥各方合力、强化社会共治,形成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经营者等多方合力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放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