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能让“鬼秤”继续捣鬼

(2025-01-03 09:09:21)
标签:

时评

不能让“鬼秤”继续捣鬼


  今年以来,“鬼秤”在网络上频频被曝光,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更是修订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严打“鬼秤”。然而记者在市场暗访发现,仍有商家在顶风兜售“鬼秤”。(《安庆晚报》1230日)

  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消费者都遭遇过“缺斤少两”现象: 5斤的水果买回家后变成了4.8斤、10斤的废纸在回收站却只称出了7.5斤……其实,这背后都是“鬼秤”在捣鬼。

  “鬼秤”往往是改装者用正规秤改装后再销售。被动了手脚的秤,使用特定密码便可开启作弊模式,按几个键就能一秒钟恢复到标准秤模式。面对“鬼秤”,不少消费者往往因金额不大或有“较真羞涩”心理而懒得计较而放弃投诉、维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商贩的嚣张气焰,把“缺斤短两”默认为“行业潜规则”,使得他们更加有恃无恐赚取黑心钱,损害消费者权益,破坏市场信誉和秩序。

小秤砣关乎大民生。达质足量、童叟无欺,本是做生意的基本原则。而“鬼秤”称的不仅是斤两,更是商家的良心。“鬼秤”虽小,却实实在在地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又令经营者背负“不诚信”的名声,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影响了城市形象。宽容“缺斤少两”其实就是在惩罚那些足斤足两、规范经营的商家,这显然是带偏了市场和社会风气。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更会损害商家和市场的信誉,最终损害消费环境。“菜篮子”“果盘子”作为民生消费的重点领域,一分一毫都马虎不得。而要让“鬼秤”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需要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应常态化监管,规范商户使用计量器具对“鬼秤”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并提高欺诈行为的违法成本让违法商家感到“肉疼”从而“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另一方面,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愿和维权能力,对缺斤少两的不良商贩,要两两计较,不纵容、不迁就,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忍忍算了”等心理,及时投诉举报,以维护公平正义的市场秩序和良好形象。

集贸市场是城乡居民生活往来和消费的重要场所。一杆秤,一头连着民生民利,一头连着城市形象。必须持续发挥各方合力、强化社会共治,形成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经营者等多方合力的诚信计量运行机制,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公平、透明、放心的购物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