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标签:
时评 |

山东省胶州市总工会围绕“产改”在实体企业打造工匠学院,构建“工会+职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工匠人才技能培训体系等,发挥企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构建培训、提升、培育体系,不断壮大全产业链人才队伍。(11月12日
工匠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工匠精神更是时代的宝贵财富。山东省胶州市总工会围绕“产改”在实体企业打造工匠学院,构建“工会+职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工匠人才技能培训体系等,打开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新篇章。这对进一步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非常值得推崇。
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新业态、新产业不断涌现,对产业工人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产业转型还是数字转型,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工匠型技能人才。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不足,职工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压力,需要大力提升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以“大国工匠”为引领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让工匠实现知识结构的丰富、知识视野的开放、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砥砺技能人才传承、弘扬和践行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意见强调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并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的总体布局,推动各地将紧缺的技能人才列入人才引进目录。工匠是实践型的人才,有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他们的知识和技术都会遇到“天花板”,这就需要通过“充电”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实体企业打造工匠学院,让更多产业工人由“工”变“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体现了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既是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的基础性工程,又是照亮产业工人成才之路的赋能之举。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强人才基座。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的阶梯,引领更多人学技能、悟技能、精技能,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的重要抓手。培养更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