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令”下企业如何应对?

标签:
时评 |

日前,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山西省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实施2024-2025年秋冬季重点行业企业差异化管控的通知》文件要求,所属化工分公司10月15日至2025年1月12日停产,停产时间为90天。预计影响公司四季度尿素产量减少约4.55万吨,影响销售收入减少约7800万元;影响公司2025年一季度尿素产量减少约0.7万吨,影响销售收入减少约1200万元。(10月24日《南方农村报》)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质量的需求,更是促进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动力。我们知道,很多重工业产业的发展,都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越来越严重,那么人们生存的环境也就越差,几乎是难以生存。为了加强对于重工业企业的监管,减少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实施了对部分企业停产限产措施,这是特定时间段内改善空气质量的一种必要应急措施,需要企业和社会共同面对。
按照国家绩效评级标准要求,评为
当然,停工停产意味着一个企业被按下了“暂停键”,在给企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会给员工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安。对于广大员工来说,一旦企业停工停产,那么自己的收入就将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因此,一方面企业要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如发放基本工资、福利补贴等,以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在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要切实承担起属于自身的责任,对落后的发展理念、生产方式进行“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治理,切去造成环保问题的病灶,加大环保投入、更新环保设备、提升环保意识,真正实现清洁生产,让企业走的更远。
百姓要蓝天,企业要挣钱,并非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作为受环保政策影响较大的生产企业,我们既要把握环保政策和行业动向,自发去升级排放设备、提高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又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停工停产毕竟是经济环境变化下的短期现象,要早作安排和部署,提前准备预防风险,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信心。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