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楼测DNA,不是小题大做

标签:
时评 |

近日,江西省贵溪市某区一居民在小区路面骑电动车时,被楼上丢下的垃圾砸中。由于现场无监控、无目击证人,警方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决定对事发单元楼的所有住户的DNA信息进行采样比对。次日上午,一男子前来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行为。目前,该男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月28日05版《南方农村报》)
在全楼无人承认高空抛垃圾的情况下,警方决定凭借“技术力量”,对全楼住户进行DNA排查的做法虽然有些极端,甚至会产生一定成本,但绝非小题大做。它传递出对高空抛物零容忍、违法必究的严肃态度,对于增进社会对该行为严重性质的认识,助力更好守护每个人“头顶上的安全”,大有裨益。
无论什么杂物,都不该从高楼窗外抛出,这是生活常识,也是公共道德。在城市生活中,有的人图自己方便,随意往楼下扔垃圾、扔水果,有的甚至扔酒瓶,制造了太多悲剧,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法律层面一直在加强对高空抛物的立法、处罚力度。《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刑法修正案(十一)》也将高空抛物行为纳入刑法,新增高空抛物罪。但由于监控覆盖范围有限,举证较为困难,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难题,往往面临找人难、取证难等问题,更多时候停留在“勿以恶小而不为”的道德劝诫层面。如今,通过DNA技术锁定“真凶”,粉碎了肇事者最后的心怀侥幸,让高空抛物这种城市顽疾有了破解的可能,不失为一种选择。
法律必须被敬仰,执法更应该“较真”。相关数据显示:一块巴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飞下,如果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鸡蛋从25楼抛下,冲击力足以致人死亡;铁钉从18楼抛出,可插入骨头。因此,高空抛物绝不是一件小事,必须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作为享受公共环境安全的每一位受益者,我们应当保持自己的道德定力,坚守法律底线,拒绝高空抛物,携手构建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