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宿松县汇口镇同马社区两村民因宅基地权属发生纠纷,在资金补偿方面难以达成一致,汇口派出所警民联调室民警,及时通知了特邀调解员杨冬喜。杨冬喜通过多方了解情况,挨个做思想工作,促使当事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安庆晚报》9月26日)
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矛盾纠纷。每当这个时候,人们更愿意通过调解的方式寻求解决。近年来,宿松县公安局坚持以完善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着力点,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五老”在群众中威望高、口碑好等优势,不断拓宽“特邀调解员+”工作路径,全力打造以平台为依托、以机制为基础、以特邀调解员为力量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助力乡村善治,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警务调解的互联互动,大大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质效。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矛盾发生后请出一位中间人从中斡旋,调解解决问题,这一民族传统延续至今。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遇到的问题也更加多样。此时需要相关部门在做好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勇于创新,把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当做“为群众办实事”的课题,用专业的水准、真挚的情感服务百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调解,是化解矛盾、消除纷争、促进和谐的一种重要方式。法律有尺度,调解有温度,通过调解化解纠纷,不仅能为当事人减轻诉累、解决时间成本,而且能够实现政通人和、案结事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人民调解具有扎根基层、分布广泛、方便快捷、不伤感情等特点,在解决纠纷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作用,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说服劝导,达到一个矛盾双方都能接受,而且心悦诚服的结果。可以说,在调解大格局下,人们遇到的大小“疙瘩”事和“烫手”纠纷,大部分都能化解在萌芽状态,调解工作有力促进了社会平安和社会和谐。
小事连着民心,大事连着民生。调解就像冬日的阳光,驱散阴霾心情就会明朗;调解是温暖的双手,相互紧握心就没有距离;调解如清澈的溪水,荡涤尘埃心结终会解开。只有将调解工作红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才能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维护一方的和谐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