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高龄”电梯继续服役

标签:
时评 |

近日,记者走访城区部分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了解到,电梯因部件老化或维保不当引发的下滑、卡顿、停运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居民的出行和安全。香樟里、华茂花园、花好悦园、山城公寓等高层住宅小区的电梯均超过15年。(《安庆晚报》7月8日)
电梯作为特殊运载工具,是高层住宅居民出行必选。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电梯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步入“老年状态”的普遍面临机械传动系统磨损过度、运行可靠性差、安全部件失效等问题,下滑、卡顿、停运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因此,推进老旧住宅电梯更新改造,是回应社会关切需要,也是以人为本施政理念应有之义。
就如人有生老病死,电梯的使用也有寿命。电梯设计寿命一般在15年至20年,使用超过这个年限,电梯就会面临磨损过度、运行可靠性差、安全部件失效等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运营的电梯达628万部,全国范围内使用15年以上的的“高龄”电梯达到73.68万台,每年新增电梯数量在60万台左右。这也意味着,每年都会有大量还在使用的电梯步入老旧行列,对于每天承载着宝贵生命的升降机而言,“超期服役”的老旧电梯,承载不起生命之重。
民生无小事。“高龄电梯”更新改造事关广大市民居住安全,体现着城市治理水平,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据了解,更换一部新电梯的价格在40万元至100万元,而老旧住宅小区没有更换电梯的专门基金。如果让业主掏钱,显然不现实;如果让物业公司承担,对于原本就属于住宅配套设施的电梯,物业也只能做到运行管理而已。因此解决“高龄电梯”退役问题,一方面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尽快制订方案,明确职责,对“超期服役”的老旧电梯予以强制报废。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补贴、集体筹资等方式,升级老旧电梯等,破解“高龄电梯”更新、改造或大修难的困局,守护好市民的乘梯安全。
电梯安全“三分靠质量,七分靠保养。”小区住的每部电梯都是业主们的共有财产,大家应增强主人翁意识,正确使用、爱护电梯,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提高运行安全性,避免“年轻”的电梯“未老先衰”,从而垒砌起群众对稳定安全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