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农民正确使用化肥

标签:
时评 |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化肥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物质基础,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化肥负责给作物提供必需营养元素,保证作物产量;另一方面化肥常被妖魔化,食品安全出问题归结于化肥,生态环境出问题也归结于化肥,一时间化肥成为众矢之的。农产品真的可以不用化肥吗?
化肥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成果。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肥的作用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通过吸收肥料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后才能转化合成各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诸如“瓜不甜、果不香”的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了农产品品质的下降。研究表明,目前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50%—60%,即不使用肥料(长期)作物产量仅能达到目前产量的一半。这就是说,在退耕还林、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今天,不是不需要使用化肥了,而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即理论上讲的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据报道,今年立春以来,全国累计已有近25万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按照以前的化肥使用量,需要购买50吨化肥,今年在农技员的指导下少买了百分之十六的化肥。广大农技人员走出实验室,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与时间赛跑。他们开展送技术上门服务,聚焦各种“疑难杂症”,现场“坐诊”、精准“揭榜”,通过面对面地授、手把手地教,不仅帮助农民在生产上开源节流,更是化解了数不清的难题,切切实实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民谚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不施肥是“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现代农业与化肥的关系,就是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遗憾的是,在一些地方,一提到农田生态环境变恶劣了,就把原因归结为使用了化肥。认为使用化肥就是不安全的、不环保的、不生态的肥料,因而把农业“绿色发展”等同于杜绝化肥,误以为化肥零增长就是“封禁”“不使用”。明知道禁用化肥不切实际,但为了显示“推动绿色农业有力”的形象,依然声势浩大地搞“一刀切”“刮风式”行动,这显然违背了农业常识,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要鼓励发展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推进农业技术进步,自然包括科学地施肥。如今不少农民朋友对于化肥的使用率不够,全凭借经验来施肥。一方面需要广大农技人员下沉到农业生产一线,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种粮农民手中,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科学施肥,指导农民精准施肥减量,以利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等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化肥生产或肥料技术创新上还有很大空间。我们的化肥生产企业还应加大对绿色化肥的研发,重点发展新型高效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让化肥产品更精细化,推广单质肥料,并明确精准用量等,鼓励和引导农民科学使用新型肥料,推动农业生产不断进步,确保了粮食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