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伪科学赶出田间地头

标签:
时评 |

据央视财经报道,在河南平顶山、黑龙江双鸭山、河北唐山等地,一些商家在推销一种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的高科技产品。并宣称农作物种子经过所谓的量子赋能之后,不仅长得快、长势好,连口感味道都会有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该技术还能增强农作物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就能够实现增产增收,听上去确实是“高大上”。那么,用“量子科技”种庄稼,真的能抗病抗灾还增产?量子科技是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底座。其以量子力学为基础、通过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量子科技在提升运算处理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护能力、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具备广阔技术潜力。虽然近年来量子技术发展逐渐进入舆论视野,但因其设备造价极为昂贵,应用环境极为苛刻,目前很难支持其广泛商业化,尤其是运用到农业上。市场上所谓的“量子赋能”种子产品,只不过是一些不良商家利用普通公众对先进科技的好奇心编织的一场科技骗局罢了。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其发展应该遵循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量子科技”骗局盯上粮食生产,推广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技术和模式,不仅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给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值得注意的是,类似骗局不是个例,市面上还出现过一种所谓的新技术——信息场传递,号称只要把农田的照片拍下来,就可以远程干预,达到不生虫、长势更旺的神奇效果。以及所谓的新技术——量子风暴育种,利用高压晕光释放电模拟太空量子风暴,对作物种子进行电磁粒子轰击技术处理后,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频繁发生违法犯罪案件,无论是假种子、
眼下正值农业生产活动进入旺盛时期,为防止新型“伪科学”骗局继续为害乡邻,无论是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农业主管部门,都要主动出击,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一方面要监管“到家”,对涉农骗局围追堵截,露头就打,用法治手段让坑害农业生产者付出沉重代价;另一方面要科普“下乡”,帮助广大农民提升科学素养和识别此类骗局的能力,把假技术、伪科学赶出田间地头,以最大力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资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