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温泉镇牌坊村村民储德素,每天走街串巷收废品,回家一一分拣好,再卖出去赚取微薄利润。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去县红十字会“报到”,少则100元、多则1000元,向贫困地区捐款,16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安庆晚报》3月18日)
67岁的储德素老人是一位普普通通村民,家里的几样家具还是他收废品收来的;他身上的衣服十分破旧,已经十来年都没买过新衣;他的一日三餐,基本上是每顿饭一个菜就打发了,清汤寡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却揣着近乎苛刻的俭朴生活和走街串巷拾荒攒下的微薄收入,捐款行善、扶危济困,而且已经坚持了16年。他用默默无闻的温暖,给社会注入了暖色调,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慈善情怀。
储德素老人靠着一辆三轮车、一沓编织袋拾荒行善16年,一共捐出去多少钱,他没有统计过,但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善事的好心,却被人们铭记。他的善心就像是“小桥流水”,流淌在普普通通的时间河流里,人们更敬仰的是,他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凡人善举,标注着城市文明的高度,代表着社会主流,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在物欲横流、“雾霾蔽日”的当下,多少人已在物欲的泥潭之间沉沦,只热衷于追逐名利钱财成为利益的傀儡。而储德素慈善情怀里没有荒芜的世界,他用自己的爱心和善举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人间温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更是对私利与奢欲的警醒,是“人间有爱”的佐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