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标签:
时评 |

日前,2022年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公示。据统计,仲恺高新区共有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并获得中央财政资金奖励;存量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约占全市认定数量(36家)的36%,居全市第一;存量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8家(含正在公示的144家),居全市第一;2022年首次认定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27家,居全市第一。
充满活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善于迎难而上、自强不息”,提出“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致信祝贺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时强调:“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无疑为我们化工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跑者”“领头雁”,在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提升高质量发展韧性和活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对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目前,我国已认定发布了四批共计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48家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万多家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是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生力军;创新创造上,它们身怀绝技,以创新为安身之本,有望涌现更多的“隐形冠军”;此外,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发挥其“领头雁”的撬动作用,也是盘活县域经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题中之义。
中小企业是中国社会的稳定器,是中国经济的繁荣的共创者,是中国营商环境的风向标,是中国创新的助推剂。无论与龙头企业协同转型,还是拓展自身业务领域,创新始终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根”,只有将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但也必须看到,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相对不足、研发能力较弱,与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紧密结合,不仅能及时跟踪前沿技术,也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快速产业化。这就需要我们的园区要搭建好平台,让企业的技术需求与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对接起来,成长为能打硬仗的科技“尖兵”、稳链强链的有生力量,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