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细节”影响一座城

标签:
时评 |

2月26日,小学三年级学生吴钦泽在与母亲散步等红灯时,发现双井街路名牌上标注的拼音错误。“双”的拼音应该是“shuang”,而不是“shaung”。“井”的拼音是“jing”,而不是“jin”。随后吴钦泽的母亲向晚报反映了此事。3月1日,错误的路名牌已经更正换新了。(《安庆晚报》3月2日)
拼音错误、摆错地方、指错方向、路名颠倒、字迹脱落、歪斜破损、遭到遮挡……路名牌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主要立于交通十字路口,旨在帮助行人以及过往车辆识别方向。正确的“路牌”为市民出行提供正确指引,而错误的路牌则会给行人带来困扰。面对“小学生纠错”,城管部门的积极回应,让我们见识到了有错必纠的责任和担当。
现代社会,路牌堪称城市的“指南针”,市民出来进去,许多时候要靠路牌指路。安庆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外来游客观光旅游。对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市民来说,可能不用看路牌就能找到路,但对于很多外地人或游客来说,在陌生的街头,看路牌认路,几乎是下意识行为。路牌若是闹出笑话,不仅误导游客,更会损害安庆在游客心中的良好形象。
细微之处见文明不仅体现在城市各个角落里,更体现在城市角落里的每一个小细节。路名牌虽小,却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口碑更多地体现在一些细节方面。城市管理在“抓大”的同时,也不可“放小”,只有“大小”兼顾,齐抓共管,城市的瑕疵才能越来越少,功能设施才能更加完善。“小学生纠错”作为一种利益表达,能够得到尊重和回应,自然可以有效地激励孩子。但是,对于屡屡导致城市路牌出现低级错误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可轻易放过。在对错误路牌“下岗”的同时,还应当对出差错的工作人员严厉问责,让他们的责任心及时上岗。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类似的错误,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利、清晰、准确的导示标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