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国营商环境整体改善,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明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一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作为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持续优化,才能不断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不少化工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落脚点,聚焦“快、稳、准”,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持续创新服务举措,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转变,打造“高新事高兴办”政务服务品牌,有力推进了园区企业优质、高效、和谐发展。
营商环境是园区发展竞争的核心点、比拼的关键点、抢夺的制高点。谁先认识到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性,谁先把握大势创新思路迅速行动起来,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竞赛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于化工园区而言,营商环境既是发展软实力,更是核心竞争力。必须本着“不破法规破常规”的原则,积极探索实践“容缺审批”“承诺制审批”“整区域审批”“联评联审”等审批制度创新。重大项目即使法定要件缺乏,工作也不停滞,通过与项目单位沟通,提前介入方案技术审查,待法定要件齐备后迅速完成相关手续办理,全力塑造营商环境“金招牌”,跑出“加速度”。
一是当好营商环境“宣讲员”。
企业的速度是取决于营商环境来园区投资,第一个首先是这个地方的优势,第二个是政务团队的作风。园区应进一步优化“一网通办”服务指南,对施工许可审批前各环节、各单位“具体流程、服务部门、服务人员、联系方式、服务要件”明晰化,组织政务服务人员上门宣讲并现场发放服务指南,让服务对象一看就懂、一听就会,让业务咨询宣讲显现实效。
二是当好营商环境“代办员”。
便捷的公共服务,是一个城市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要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着力解决业务“堵点”、监管的“盲点”和办事“痛点”,打造“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站服务”“一次办结”的“四个一”服务模式,通过“园区跑腿”来“企业减负”。
三是当好营商环境“协调员”。
优化营商环境最根本的就是主动想经营者之所想,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力所能及地为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中能缩短审批时间的得缩短,能减去的环节得减去,能网上办与马上办以及上门办的尽可能地为企业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要强化线上线下融合,让服务多走“线上”,让企业群众少跑腿,真正实现企业、群众“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办理。
四是当好营商环境“护航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建立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以“零容忍”的态度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纾解企业涉外法治风险压力,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企业来说,不可或缺。园区必须躬身入局,倍增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突破重围的一把“金钥匙”,
致力于打造绿色营商环境,以营商环境“新面貌”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为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更加深厚的“软实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