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当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标签:
时评 |

安徽合肥高新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入园惠企行动,全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探索开展园区知识产权集合授信,着力化解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助力企业“知产”变知产,化专利为红利。近三年,园区累计141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超15亿元,出质专利372件;2021年推动6家企业参与合肥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占全市60%,融资金额3950万元。
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我国一些化工园区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将“知产”变为“资产”,为不少高新技术企业雪中送炭提供融资便利。有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5月,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290.7亿元,同比增长69.9%,惠及企业7785家,同比增长83.9%。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项目达5829项,同比增长74.7%。
对于园区企业来说,项目建设、科技创新、扩产增产等等都需要钱来保障企业有效运营。而由于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特别是一些处于初创期的企业,迫切希望获得融资支持,实现更好发展,但很难申请到融资。用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可有效纾解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实现知识产权从”纸证书“到”真融资“的蜕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是企业以自己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作为质押物,通过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由银行根据评估价值按照一定质押率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帮助企业维护智力成果、鼓励创新与发明,对于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应用、解决创新型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企业困境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激活了知识产权的“沉睡价值”,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了园区的鼓励和支持,为企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为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融合,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我国频频吹响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号角。敌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年度工作指引(2022)》通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争取2022年惠及中小企业数量增长10%以上。7月,又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
没有创新,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源泉;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成果就没有了市场交换价值,不能获得控制市场的法律权利,不能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没有金融的撬动,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就难以实现。可见,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们的园区当积极搭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充分释放知识产权综合运用效能,不断优化工作措施,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内容,帮助企业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梗阻”,推进企业“知产”向“资产”转化,助力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