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企业要助力“双碳”落地
标签:
时评 |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全国碳市场运行期间,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但实现“双碳”目标的政策工具仍需不断完善且落实到企业。
自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以来,一时间,全社会上下对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方方面面展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这一赛道。然而,就在碳中和三个字响彻全国的当下,我们化工园区企业里还有相当多的员工仍然是“差不多先生”,
有的认为“碳中和”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有的认为“碳中和”是企业的事,与己无关,还有的根本就不知道碳中和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进行碳中和?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更不用说参与了。
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化工园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既是“能耗”大户,也是“排碳”大户,其低碳转型成效影响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局,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中之重,必须有所行动。公开数据显示,园区碳排放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因此,深入挖掘园区绿色建设和发展的系统作用和集成效应,对全国兑现既定脱碳目标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对于园区来说,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都要形成良性社会互动,即园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就是要园区完成顶层设计,制定“施工图”“时间表”,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企业要发挥碳减排、“碳中和”的主体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就是要员工的积极参与到碳减排碳中和的行动中。
实现“碳中和”是一件具有深刻变革意义的艰巨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指出,组织园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作为实践“双碳”战略关键战场的园区,在碳中和中作用重大,更应积极面对“双碳”任务,必须承担起园区低碳发展的“舵手”职责,要识别园区排放达峰关键时间节点,建立深度减排动态优化方案,支撑园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转型攻坚战。发挥园区科技、产业、人才的聚集优势,加大扶持企业低碳减排投入力度,强化绿色创新转化,引入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点的低碳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使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而企业理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已启动,企业应积极依托园区能源、原材料、废弃物循环系统,挖掘企业之间的碳互补性潜力,扶持低碳产品的研发、应用与推广,激发创新活力,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从而减少因企业生产运营等活动中所产生的碳排放。
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是园区转型的必然选择。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主力军,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对此不能置身事外,有责任和义务为碳减排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这也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合理设定空调和采暖温度,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一水多用。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为企业减排提合理化建议、开展小改小革等,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齐心协力,聚沙成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