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跟专业教练学羽毛球的23节课(1-6)

(2018-08-28 08:10:35)
标签:

专业教练

羽毛球

学球

23节课

分类: 羽球

第一次训练:基本挥拍动作

梦寐以求的上培训班的事情,总算得偿所愿。

教练应该30不到,省退,国青经历,全国锦标赛男单亚军,因伤退役,悲情而残酷的举国体制,shit;另外,有国外国家队(助理教练)和俱乐部(主教练)的执教经验。

本人水平估计业余四级左右,选择了11的训练模式。

教练先和我打了几个球,然后问:你是想稍微改改就这样打打,还是想系统练一下?心很大梦想很大的我自然是选择后者。第一堂课,就练正手后场后退步法的高远球。是这样训练的:人站在中前场三分之一处,他拿着一大箱球,发我正手后场高远,让我后退拉高远打后场直线定点。很简单的动作,结果被揪出一堆毛病,具体如下:

第一,击球的刹那,手上不要突然制动而是要顺下来,自然回收到身体左下。

我以视频教学的“制动”理论,及赵建华、李在福等的教学视频为依据质问教练。他解释道:你这样说,对专业球员来讲,是对的,但对你们这样动作尚未定型的业余选手,腕力也严重不足,需要先把动作给“定”下来,架子给“搭”起来,而不是片面追求所谓隐蔽性的制动,那样会受伤的。一开始的时候,就是要舒展、完全、顺畅的通过转体而把球击出去,当然,在击球点是应该有个“爆”的意思,但不可在那里有明显的制动。自己总结一下,没学会怎么正确的走,不要激动的仿效人家的跑,越阶追求自己想象中的“高技术”,只会练个四不像。

第二,要放松。

手指要放松,手臂要放松,身体肌肉要放松。打球的节奏,就是应该是种松---紧的韵律,否则最终体力必然不支,也会影响爆发力和反应。手指容易不自觉的握紧球拍的人,有个修订的好办法,就是等球期间比较充分的时候,手指自然捻动球拍几圈。试了一下,发现巨有用!

第三,后退一定要先到位,然后再单脚垂直起跳拉高远。

他说,双脚起跳扣杀,专业队都是专业5年之后,才开练的高级技术,我们业余自己搞搞的貌似威猛非常的双脚起跳扣杀,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拉高远,一定要起跳,未必跳多高,但要有这个动作,这有利于发力的借力和击球点的拔高。同时,只有后退到位,才能保证击球点留在身体前上方,不可因为后退步法不到位而后退式起跳,那不利于回场和发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是加强后退并步的训练,步子要大,要快。

第四,击球的过程,要流畅而稳定。

理论上应该在身体上升的最高点有个凌空停顿的瞬间而同时快速挥拍击球。我的屡教不改的问题是跳太早,然后在下落的过程击球,郁闷。击球的挥拍,要自然回收到身体左下方,同时,注意收腹,这有利于击球后的身体前倾,以保证还原回场。另外,右脚起跳的时候,左脚落地应该严格踩在右脚原来的位置上。同时,要垂直起跳垂直落下,两脚应该始终在一条直线上,人不要东倒西歪左倾右倾。

一个小时的训练,非常累,汗水无数,原来每次训练2小时的想法彻底打消。计划培训20次(教练说会另外附赠3次,哈哈),看看自己的收获和提高。每次都会发帖,一来是自己总结,二来也回馈中羽球友。

 

第二次训练:高远挥拍和网前挑球

提前30分钟到场,热身,教练到,不多说,先5分钟的复习,仍然是正手被动后场回高远,略有进步,但空间感仍然有待提高,教练说这个要靠自己平时慢慢体会了,我的痼疾还是跳太早,shit and shit!主要新教内容如下:

1.头顶高远。

和正手类似,人站在场地前三分之一处,侧身后退头顶位置拉直线。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动作要放松,不要“用力”打,反而是越放松,球越爆炸,回球也越远;其次,侧身起跳击球落地的整个过程,人的身体在垂直方向上,基本是始终保持竖直的,不要左倒右歪的,人要正,我很容易左倾,shit;再次,转体和送肩是关键中的关键,一定要把肩膀转过来送出去,这是借力的关键点;最后,后退一般就是三步步幅则根据来球深度自己调整,要简单。
    2.
头顶底线到正手网前长距离步法练习。

就三步!shit,居然就三步!头顶拉高远或杀球后,右脚自然落在前面了,这时,双脚同时向右前方跳跃,然后左脚一步,右脚再一个大跨步,基本到网前了。超简单,超直接!教练要求我自己练的时候,不要拿拍,就空手摸网,说,只要摸的到网,那持拍就更轻松了,练习要高于实战,这样真正打起来才会轻松。另外,教练谈了对“回场”的理解和看法。他说,每一个球,未必要回到那个“米”字的中间点,当然,如果你拉高远时间极其充分,那自然大概是要回到中间的。其他的一般情况,当然是要有回场的一个倾向和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未必要回得完全到位,在过程里,对方出球的瞬间,此刻你人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
    3.
正手网前挑后场。

也是三步。人站在中场,双脚蹬地一步,左脚一步,右脚一步。挥拍的过程,小臂一定要向左肩上方摆过去,尽可能的把球挑高。在这个的简单动作过程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右脚最后的跨步,人的重心一定要落到右脚,左脚只是辅助而已,要把动作做完整,不要着急后退。教练扩展性的解释:整个羽毛球的运动过程,除了接发,没有任何情况下是重心在中间的,基本都是右脚为主,这是由于右手持拍的缘故造成的,而且,整个运动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借力的、衔接的步法,而不是割裂的、多次重新启动的、拘泥不变的步法。另一个关键点是练挑球,一定要把小臂甩到身体的左肩上方要把球挑高,这个看似容易,做起来很难。另外,教练要我连续多次的上网挑球的时候,把第一次的回场的第三步的蹬地和第二次上网第一步的蹬地合二为一,这才是最有效的步法。也就是说,步法要活,不要拘泥。
    4.
快与重。

这个是今天的新感悟与收获。很多业余选手,都尽力把球打的很重,声音劲爆,当然是相对比散散的不集中是要好。但对羽毛球来说,球越重,羽毛瞬间张开的幅度越大,球的速度衰减的就越厉害。反之,如果不重而是追求快,则球速会更快。靠,原来重并不一定快。继续追问他,如何快。答曰:若要球速快,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击球的手腕闪动的快,也就是说你挥拍快,球就快
   
5.别想太多,别太使劲儿,重点在于把动作做好,结果自然就有。

最典型的就是拉高远,这个体会最深,不再龇牙咧嘴的强拉,而是想着动作,有意放松,结果出来的球,居然炮弹一般,神奇!教练说,为什么专业队员拉高远拉几十拍都不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放松,而不是纯机械的加力,同样对业余来说从实际出球效果来看也确实如此。所以啊,“用力”则“无力”,“放松”则“爆炸”哈哈。
    6.
三重境界。

像我现在这样处于初始学球改动作的阶段,就是应该由大臂而小臂而手腕的大幅度的顺甩出去,这是第一个境界。等到了一定水平,大臂可能不动,就小臂加手腕OK。最后,可能小臂都不动,暗暗蓄力,手腕一抖,搞定。这三重境界是自然的进阶,切不可上来就抖手腕,那样一来会受伤,二来动作会永远做不对。精辟!

 

第三次训练:全场步伐

1.正手网前挑球动作。

特别是对单打而言,想上网把比较贴网的球挑到后场,要注意以下要点是:手臂不要制动,要顺势向身体左上摆过去,要顺,且要高,手臂不要横摆,更不要突然停滞在击球点。对于这个动作,同样有三重境界:大臂、小臂、手腕。但是,教练说,即使对专业队员,对于特贴网的球,也是要用大臂的,为的就是把球尽可能的挑高。貌似看实况比赛神人们确实如此。
    2.
反手网前挑球。

基本动作同正手一样,不同点就是握拍。特别要注意大拇指的发力,大拇指基本要顶在宽面上。我的问题是大拇指老在侧棱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滑掉。教练说,打羽毛球,基本上只要大拇指和食指就够了其他三个手指都只是辅助而已,所以,握拍要松,要学会手指发力。
    3.
上网步伐。

正手,三步:蹬地一步(右脚略靠前),左脚一步,右脚跨步一步;

反手,也是三步:蹬地一步(右脚在前,若是一开始右脚不在前,则在双脚蹬地的时候把右脚转换在前),左脚一步(左脚这一步要交叉,不要并步),右脚跨步一步。此外,反手步法,有另一种可能性是这样的,蹬地一步(同样右脚在前),然后右脚直接大跨一步,这适用于相对不是太贴网的球。另外还有一点很关键,上网挑球,要有去探身“够”球的味道,身体要前倾,不要站的笔直,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步伐,增加衔接,动作也会更加舒展。
    4.
后场球的步法。

不论球是否被动,击球完毕后一定要收腹!要养成好习惯!让重心强行调整朝前,即把可能要向后“倒”的重心硬生生“拉”回到向前的状态,这对下一拍的上网启动来讲,非常之关键。今天这一点是受益最大的。另外,时刻提醒自己放松、放松再放松,包括握拍的放松。不过,教练今天无意中讲了几次的一个观点也很有意思,他说:你之所以身体发硬不够放松,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你有力量,所以才会发硬,像女子就很少有这个问题。反正不管怎样,即使有力量,仍然还是要放松。
    5.
全场步法的练习。

教练指向正手后场,三步、击球,然后三步回位,最后回位的第三步,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启动蹬地步,两者转换之间,蹬地步要合二为一。这样,就减少了一步,也紧密了连接!任何球的连接都是如此。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归位后的最后一步的蹬地转换步,重心一定要放在右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为下一步借力。我目前只是理论上明白,而实际做起来,居然只成功了一次。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转换蹬地步(我自己给它起的名字)的重心没有落在右脚上。另外,在转换蹬地步重心落在右脚的同时,要注意身体的朝向是大概面朝左前方四十五度的角度,即右脚略靠前,身体略左转。
   
今天很累!但收获也很大。教练说,对业余选手来讲,七分是脚上的功夫,三分是手上的技术到了专业,等大家脚上到位都没问题,才更看手上的球速。业余里,步伐是否到位是道坎。练习的方法很简单,不要拿拍,就空手练上述的全场基本步法,要注意后场一定要后到底,前场一定要摸到网,而且不能多出来步伐,只能三步。这样的话,只要熬过去炼出来,那一旦持拍后,增加了拍子的长度,人就会感觉更轻松了。
   
晚上和球友吃过饭,又想起来很重要的一些,补充一下:对手击球时,自己眼睛要注意的是对手的拍面而不是其整体的身体,否则很容易误判。而且,不要提前移动,可以蹬地产生借力的初速度,但不要提前产生方向上的移动。另外,在回场的三步中,回了两步的时候,第三步可以“慢慢”地回,一旦对手出球,第三步是可以随时作为下一个三步的启动步。也就是说,平时步法的训练落实到实战中的时候,并不是广播操一样的做完一节再来一节的,而是灵活运用存乎一心的,要机动的、根据情况的、灵活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去变换和调整之。 

第四次训练:全场击球及杀上网

今天很高兴,学了很多,赶紧记下来!

1.后退击球步法和手法。

这个算是以前的复习。我的发力确实有进步,但问题仍在,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退的不到位,二是起跳太早。

今天重点在于手法的要求,胳膊要舒展!也就是说,球在身体右上方的时候,要“迎”着去打,要“冲”着去打,要尽量把胳膊伸直(当然业余可能伸不了太直,但尽量),人要舒展,最忌讳弯着胳膊又不转体那样的打法。

另外,教练特别强调,在后退的过程里,动作要快,要快到把球始终保持在身前Shit,当时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充分,才能主动,才能控制球而不是被球控制。回来后自己再思考了一下,教练的话是很有道理,但完全做到,很难,比如对手一个很高质量的快速的平高过来,自己后退的比球快?恐怕被“打穿”的可能性更大,但看视频专业选手又确实如教练所说的样子,唉,看来后退步法无极限啊,加油!

2.上网后退步法。

这个今天发生了变化!过去上网是三步,回来也是三步,今天不是,回来就一步!即上网后(显然此时是右脚在前),保持右前左后的脚步站位,两脚同时向后起跳归位。这样一来,确实迅速了N多,但也有新问题,就是回的没以前的三步那么到位。询问之,教练说,这是显然的,因为这种后退步法本来的前提,就是你是处在保持进攻状态的大形势下。哦,明白。另外,从教了这个动作以后,所有的正手反手的后退,他都要求我一步退了。看来,哥前次三步后退步法掌握的还不错,现在是进阶的一个要求,好事情!

3.杀球。

单脚起跳杀球,教练做了个示范,让我杀杀看。杀了几个,教练彻底放弃。说下次要整个一节课单练杀球,问题太多!另外的关键是,今天就杀球聊了一小会儿并明白了一些道理,如下:对杀球的球速而言,劈杀>点杀>重杀Shit!,以前认为显然是重杀最快啊。重杀,正是因为重,所以击球瞬间羽毛张开很大,速度衰减极快。难怪国际比赛运动员点杀很多。另外我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男双里面,有机会的话,还是要用重杀,它不是慢吗?教练说,重杀只是相对较慢,而且关键在于重杀不好接,因为接重杀需要你手腕的力量足够大,否则很难把来球的力量消解掉并主动的弹回去,腕力不够!然后他说,左手持拍的运动员有先天优势。我说,是不是劈杀比右手选手快?答曰:不是,是接对手的正手位直线劈杀不用转身。啊!中弹!明白!另外,我又问了个问题,教练给出了今天最经典的回答。我说,那我现在如果和像你这样的专业运动员打比赛,接重杀接不好,看来主要的问题是我的腕力不够了。教练说,你接我的重杀,问题不是腕力不够,而是你能否看到球在哪里!

4.上网扑球。

这个今天收获很大也。步法上,最后一步,一定要腾空,整个人,要像一个大鹏鸟,如雄鹰抓兔泰山压顶一般扑击过去,要有舒展而腾空的动作感觉。右脚要甩出去,落地后回复稳定时,左脚最多只能和右脚保持一样的前后位置,不能再往前迈了,否则必触网。而且,右脚的脚尖,一定要与身体的朝向保持一致,否则无论内摆或外摆都会导致崴脚受伤的。扑球同样有几个境界和形态,专业队员里,扑杀都是切击的不是拍面垂直于球的!Shit,惊醒之!他做了几个示范,果然如此,和电视上看的一样!我说那我也切吧,教练说不行,你先要把垂直击球的扑网练会后,才能切球扑网,这是自然进阶的,不能越阶追求。另外,对于非常非常贴网的球,连切击都不可以,那就只能换个动作做平抹了,而且,尽量往对手身上抹(够阴险吧,哈哈)。上网扑球的脚步的速度,要有突然的提速!如果平时很快的步法是 50公里每小时,那扑网最后那一下,要有80公里。接着,教练看我举着大砍刀在扑球,告诉我,扑球的时候,仍然要做搓球的动作,只是最后即将触球的时候,拍面反转,才去扑球的,这也是个动作一致性的问题,而且,反手位要用反手持拍去扑。最后,针对上网扑球我又问了个问题,如果我杀完球后上网扑球,对手勾了我个后场,那怎么办?教练说,如果在单打中你重杀一板后对手还有能力勾你的后场,那说明你这个杀球基本可以不杀了,它没产生任何主动意义!既然是杀,那一定是等出机会来了,不说一拍杀死,至少能杀得他最多只能勉强放网!

5.呼吸。

扑网的时候,教练要我最后腾空的时候,深吸一口气,这有利于保持心态平静和身体腾越。另外,教练说了个秘密,哈哈,专业队员,打比赛时都是尽量用鼻子呼吸的,不用嘴。原因是嘴巴大口急促呼吸的时候,人反而容易大脑缺氧,且不易保持动作平稳。不过,他补充说,这也是建立在其肺活量比较大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比赛的时候,尽量注意调息,用鼻子呼吸,让自己始终保持平静和稳定。

6.节奏。

不管对手水平比你高多少,你自己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不要被他带着走。赢得比赛的人,都是节奏上占据优势的人,即,掌握节奏者赢得比赛

另外,在场上,要有2个节奏。一个是慢的,一个是陡然加速的,正所谓静若处子动若蛟龙(此句形容乃我自己加的)。教练说,为什么业余和专业的打会经常感觉极端不适应,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节奏变化下的不适应,对方一旦突然提速,巨大的节奏落差会让我们瞬间目瞪口呆无从反应。对业余选手而言,这也是个打乱对手节奏的好办法。我说,以后多练跑步是不是对提速有好处啊,他说不全是,要我多练冲刺跑。关于节奏,教练讲了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在接对方来球的时候,尽量在取得良好击球点的前提下,有个主动的停滞让球略下落,但又不着急把球打出去,这样可以有效地打乱对手的节奏,从而很好的控制对方;如果对方静止不动,那也照样起到了控制的作用,因为他已经因为静止而无法连续性的借到上个步法的力量了。专业选手里,几乎每球都是如此处理。反过来讲,如果对手是这样做的,那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要预判即对方只要没有把球打出来,就别动,当然这其实对自己的移动和启动速度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了,但这总比被对方骗的一愣一愣的好。

7.接杀。

和李在福说的一样,不要慌,不要乱。因为对手的扑网,一般肯定是扑脚下,或追身,或其他空档,不会朝你的脸扑的,因为扑面部的话你脑袋只要一躲,球必然出界。所以,别怕,就反手持拍,护住全身,冷静接之。另外,教练说了信心的问题:不论杀球还是接杀,都要有以我为主的自信心,否则,潜力有限!嗯,现在俺已经有经验了,是这样做的:重心压低,目光透过球网上沿逼视对手出球动作肌肉放松,内心像贝加尔湖的湖底一样沉潜、安静、清醒,然后,暴起接杀!

8.接对手平高。

正手位置如果对手平高过来,那步法应该简化。即右脚向右后方退一步,然后并步,然后腾空击球,三步变两步。这个看视频,以前肖杰也是这样说的。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一是腾空是大致垂直向上的,尽量减少腾空的后退距离;二是击球点在身体右前方四十五度角的位置,不要太近和太后,略“够”着去打就可以了。这种球,重在“拦截”,所以不需要转侧身,当然也就不要换脚了,就直上直下。
   
另外,教练说我体能很好!哈哈。他说,能坚持1个小时训练中间不休息的我,体能很棒!

 

第五次训练:前后场大对角衔接

今天练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前后场大对角的衔接跑动击球,但解决了我这几日思虑的一个大问题,且简单的动作里面其实也大有学问,如下:

1.训练线路。

教练先发一个反手头顶后场,再发一个正手网前,后场要我拉直线高远,网前就是搓网。要求:步法正确,击球点取得良好,挥拍动作舒展,发力依靠身体转体的借力步法上,前面已讲过,就是三步!练了一会,换正手后场和反手网前的大对角,要求从前。

2.步法要求。

当他匀速着发球的时候,我大概还都能跑到,但当教练突然发一个突然加快、加深的后场球时,我步法明显就跟不上了。

这里,教练讲了一个道理:当对手的来球突然提速时,你的步速也要随之有个突然的加速度!如果不做这样的调整,依然貌似快速但匀速的跑着,那还是来不及!所以,根据来球的情况,瞬间的提速很重要!这个能力的训练平时要加强!另外,上网的那个最后一步,右腿一定要有腾跃且小腿要充分的甩向前上方。我一直是腾跃的不太够,教练说自己平时加强训练的方法就是:做连续的向前上腾空大跨步练习,可以就这样不停的左右脚依次向前腾越跨步个100米来回折腾。

3.预判与重心。

前面提到的解决了我这几日思虑的一个大问题,就是这一点。前几日,因为后场爆发力略有提高,所以经常能接发的时候,直接快速深远的压制球友的后场,但有时对手一旦准备充分发飙反拉回来,我则因为想争取主动重心朝前冲太狠,而很难再及时的退回来,因而难以快速后撤取得良好的击球点和他连续对拉。虽然有时候这个“平高拉上网”战术非常有攻击性,但对于有一定后场反拉能力的对手来讲,咱只有程咬金这么一板斧,不够用啊,有些困惑。今天教练在发多球训练的时候,点出了这个问题的根源:拉过高远跳步回动到中场的时候,下一步不要轻易预判!一定要等对手球出球之后,再动。只有对那些你完全有把握对手只能回到某个部位的球,才可预判。专业选手里,能够预判的球,一场球里也没几个。所以,当我拉高远,然后一个跳步回动之后,人要略静止,等待对手的出球,然后,才再确定你是继续退还是往前跑。即,在“米”字的那个中心,要有全场变线的能力!也就是说,重心和惯性,不要想当然的根据自己所谓的预判而提前暴露,那会给有一定能力的对手抓住从而打个反惯性的。今天训练的最明显活生生被玩死的一个案例是这样的:

教练发一个网前,我搓之,跳步回动中场;

他再发后场,我拉之,再跳步回中场;

然后他发网前,我搓之,跳步回动中场;

他再发网前,我勉力再搓之,再跳步回动到中场;

第三个我以为按道理这个总该是后场了吧(而且他的动作也确实是像发后场),结果还是网前!

晕死!吐血!当然,他也略有一个貌似发后场的假动作在控制我,但即使如此,仍然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对手主动的情况下,不要预判!比赛中打重复点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今天练的这个大对角两点重复跑动看似简单,但大概是我历次以来最累的一回。一个小时的训练,人累的狗一样。临走时,教练和我说:下次,我们练四个点随即跑动击球,你选一个自己体能最好的时候过来......

又想起来一点,补充一下:教练说,主动和非被动情况下,其实都不需要借助手臂的发力去打球,就单纯依靠转体的力量并把它借到,就完全可以把球击到后场了。你看专业的89岁的小女孩,拍拍后场,就是这个道理,若论手臂和手腕的纯力量,我们不知道比她们大多少呢。另外,要善于借到来球本身的球速的力量,而将其弹击出去;还有就是,击球时的拍面很重要很多时候,发力貌似还可以,但就是因为无意识的切击球托,所以老是打不远。最后,再一次强调要始终把球保持在身体前方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球、控制对手,而不是被动的仰着追球、击球,这就要求反应和脚步的速度要快,要有加速度,要有弹力,要有节奏。加油!

又想起来一点:教练前面强调的之所以要借用转体的力量来击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省体力。他进而说,专业运动员并不是说体力上就比业余好多少,而是更会“省”体力,每球都省那么一点点,积累到最后,可能就比你要轻松好多了。想想也是,即使是现在的老盖德,若是全速发飙力拼一局的话,林丹也不敢说稳切之,但随后的两局必然因为体力的原因而迅速崩盘。所以,感触就是,比赛的全部过程里面,不管你自我感觉体力多充沛多兴奋,都要注意动作的合理性而“省”出自己的体力,“攒”到最后,必然笑到最后。

 

第六次训练:全场衔接

 

累!体力NTOUCH到极点,如下:

1.精神集中肌肉放松。

全场四个点的跑动击球,我的痼疾之一是,人容易肌肉发紧,但疲惫的时候又容易精神放松,这与羽毛球的要求是相反的。教练说,你看专业队员场上貌似闲庭信步,其实球速和步速都是很快的,他们精神上要保持高度的集中,但肌肉上要动静结合,该放松的时候一定要放松。只有这样,动作才会比较顺,看起来也显得潇洒。Shit,我老是不自觉的身体僵硬起来,候球的时候也容易小碎步一大堆,导致整体感觉不够潇洒飘逸的严重后果。

2.节奏与心境。

要特别注意在“米”字中心转折点的静止与变向,今天四个点全场跑动击球中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直线跑动OK,但一转弯的话,基本熄火。教练说,这是髋关节不够有力的表现。要我平时肩扛杠铃,做左右转体的训练,每次四五十个,不会很累,但有用。对于单打而言,一定要有HOLD住全场的意识与能力,具体要求是:人不要慌,无用的碎步不要多,要动态的安静着,脑袋也随时要清醒,心境要保持沉潜与平稳。

我今天练球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只要步法对了,人心里冷静下来,其实反而相对轻松。另外一个感觉就是,单项技术的掌握过渡到整体的融合实战,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单项技术骤然运用在全场四点的时候,挥拍也开始乱了,步法也不对了,人也跟蚂蚁一样乱跑了,而且这还是教练没有提速发球的前提下。唉,纸上谈兵如果能练就绝世武功,那绝对是天方夜谭。

3.耐力与速度。

耐力靠大腿肌肉,速度则是靠小腿的肌肉。有时打完球会屁股痛,问教练为什么,他说正常,这是上网跨步太多的原因。另外,对于体能极限,今天的恐怖经验主要集中的在这一点上:过去练球,教练大概是拿6-9个球放胳膊上发多球,今天貌似上来就15个,基本一组练完人立刻瘫倒。教练说,最后的几个的坚持,很重要。如果极限之下再撑住3个,那么你的极限下次就会提高3个,所以,训练中不要轻言放弃!看我累的狗一样的,教练说如果是夏天,我的情况会更惨,因为就人的体能来讲,冬天比夏天要好,几乎大部分的世界纪录,都是冬季创造的,就是这个原因。具体说,一是夏天人会比较躁,且体能消耗相对较大。所以像教练他们现役的时候,必须要有冬训和夏训的特训来分别适应之。他个人省队期间最恐怖的一次被教练惩罚,是连续500个多球,练完基本抽筋烂泥一般!另外有个事很好玩,今天来练球的时候,教练说我怎么穿这么少,他足足穿了三条裤子!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专业运动员,不仅仅是羽毛球,都发现其实他们天冷穿的反而比普通人略多。教练说,除却个体差异,一般来讲,运动员排汗量多毛孔张开大,往往要比一般人容易冷些。

4.脚与手。

单打脚为首,双打手为先。特别是业余单打里,脚步不到位,手上再好,也没折;反观双打,因为人照顾的范围相对较小,且有同伴保护,所以手上可以肆无忌惮些。在教学方法上,教练说,前面上的这几次课,其实主要都是脚上的步法方面,他教学的习惯顺序是:先脚后手

另外,我最近有事所以训练停了一个星期,期间也没有打球和健身,教练练了3分钟就明显感觉到我的体能和球感有退步。他说,即使像他自己,只要3天不挥拍,再打球都能感觉到挥拍的声音不一样了。所以,为了保持良好的感觉,建议我再忙每天至少要挥挥空拍找找感觉,不要轻易中断。

此外,我问了一个问题:从“米”字中心算起,为什么上网的三步包括了蹬地启动步,后退的三步则是直接右腿后撤算第一步的,即貌似没有蹬地步?答曰:当然,因为前场球更快更危险,所以必须要有蹬地,后场球其实只要过顶,球速会快速的衰减,对专业运动员来讲,即使无蹬地也没问题,靠的是步法过程中的加速,业余选手也基本同理。

5.高远动作。

这个是补充一下的,因为我今天自以为做的应该是对的,结果还是有个问题以前忽视了:单脚起跳高远动作,当然是和其他一样是手带动脚但具体来说,应该是挥拍结束放松到身体左下方的时候,左脚才落地的,然后右脚落地,至少也要做到挥拍完毕和左脚落地同时完成,这才是手带动脚的结果,也是对挥拍的拍速的一个基本要求。

6.关于预判。

今天的四点多球训练,尽管时刻提醒自己,但还是被骗了N多个,很是吃动作。问教练,难道就不能做一点点预判吗?实际比赛的时候感觉预判还是经常有的啊。教练说,预判当然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应该心里有,但行动特别是重心则未必要扑过去,除非你非常非常之确定对手的回球落点,但如果这么确定的话,那你和对手的水平差距也已经大到不需要预判了,当然,极个别的球上另当别论;二是预判的使用方法,用的是排除法,而不是下赌注一样的押宝法,能排除2个点,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也应该是百分率程度上的排除,没有绝对的不可能。

另外聊了些其他的,纯粹因为多球训练太累趁机找空歇歇。教练说,羽毛球其实很简单,就7个动作,后场高吊杀,前场搓勾推,外加一个挑球专业运动员练了十几年,也无外乎这几个。但具体到每个技术种类,当然可以再做进一步更细的划分的,比如杀球可进一步细分为重杀、劈杀、点杀等。还谈起了欧美球员和东亚球员的差别,是僵硬与流畅的不同,这也是羽毛球起源于英国但永远打不过亚洲国家的先天障碍。即使亚洲选手中,也可大致分为林丹和陶肥两类,前者是时间换来空间要的是快;后者是空间赢取时间靠的是准。呵呵,他说如果站着不动往桶里打,比谁打的准,绝对陶肥完胜。陶肥现在彻底退出超一流的原因,就是速度跟不上了,但技术仍然!

教练再过10天左右就要回家过年了,争取年前多学几次,寒假好好消化。下次要教接杀!不过前半小时说是依然要锤炼我的全场衔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