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秋游桃花源

(2023-11-17 10:39:39)
标签:

湖南常德

桃花源

分类: 华夏揽胜
【原创】秋游桃花源


摄影/谷

      那是桃花盛开的地方,金秋10月16日我们来到桃花源,只能看到那万亩百种桃林,正孕育花蕾静等来春。
     桃花源旅游区位于常德市西南34公里,古武陵县境内,始于晋兴于唐胜于宋,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述之地,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颂,五A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达150多平方公里,目前开发4个景区4条旅游线路。我们选择两山一湖线,即桃源山、桃花山和五柳湖。
     由于我们来的早,尚未开园,便在景区周围拍风景、拍集体合影,忙得不亦乐乎。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五柳湖在桃花山和桃源山之间,以五柳先生之名,绘就了人们心目中的桃花源,碧水蓝天,湖光山色,水面如镜,两岸花红柳绿,粉墙黛瓦隐匿其中,一幅山水田园画卷跃然眼前。湖边有“桃源佳致”碑,文为刘禹锡所题,有桃源工艺博物馆。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我们沿五柳湖边往里走,路北是草屋陋室,刘禹锡在朗州居住10年的茅舍,常携友游赏留宿桃花源,留存有《游桃源一百韵》。陋室尽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我们从桃花源牌坊处拾阶登桃花山,桃花山是纪念陶渊明《桃花源记》意境的“陶公山”,山虽不高却荟集了许多国家级文物和诸多文人墨客足迹,山间溪岩秀丽,曲径通幽,金菊竞艳,落英缤纷。
     桃花源牌坊是明代建筑,桃花山景区的标志建筑,牌坊上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   


【原创】秋游桃花源


     过了牌坊,见到廊庑环绕的建筑,是桃花源内著名的菊圃,始建于明,取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意而得名。渊明祠位于菊圃中,祠内立陶渊明石刻塑像,祠外两株百年丹桂飘香。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雕像右边是陶渊明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以历代名人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61个春秋的人生,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41岁辞去县令,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方竹亭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桃花源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原名“桃川八方亭”,因亭后有片独特的方竹更名为方竹亭,桃花源三宝之一。 
【原创】秋游桃花源


     遇仙桥,相传为武陵渔郎观棋遇仙之处。原为一块山岩横卧于涧,明天启年间始建单孔石桥,清初增建风雨桥亭。桥头石碑刻一首回文诗,妙趣横生。
【原创】秋游桃花源


     过了遇仙桥,迎面有一条涓涓流水的小溪,这是桃花溪。据说桃花盛开的时候,整个溪谷都被粉红色的花海覆盖,宛如仙境一般。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水源亭始建于元代,取《桃花源记》中“林尽水源”之意命名,亭后有水源洞,下临桃花潭,昔有桃花渊三宝之黄灵龟出没潭中,故又名灵龟亭潭。亭上有两副对联:洞避几时,问桃花而不语,亭蹲一角,对潭水以怀情。潭水有情澄俗虑,桃花无洞亦仙源。在此观山听涛,宠辱皆忘。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水府阁场所,为道教始建于明末,高距桃源山之巅,与高举阁南北相对。
【原创】秋游桃花源


     三日同辉 
【原创】秋游桃花源


     八卦台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原创】秋游桃花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