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谷丰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而得名,位于扬州市西北郊,南临瘦西湖。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鉴真大师像从日本回扬州省亲,复名大明寺。
一段平缓的坡路直达大明寺山门,路南鉴真广场竖立鉴真东渡日本群像,山门东墙丹书五个大字“淮东第一观”,西“天下第五泉”。



大明寺坐北朝南,庄重典雅的牌楼正面横匾篆刻“栖灵遗址”,背面篆书“丰乐名区”,这是因过去这里属大仪乡丰乐区。

山门殿也兼作天王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后面护法神韦驮,两侧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系清代重建,重檐歇山顶建筑,供奉三佛,中释迦牟尼,东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西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佛祖东侧站迦叶,西侧阿难。

宝殿前有大悲观音、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大愿地藏、大行普贤四大菩萨塑像。
宝殿东侧为鉴真纪念堂,迈过门槛气势磅礴的栖灵九层宝塔赫然醒目,为隋朝所建。大诗人李白赞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南面财神殿。
栖灵塔前建有钟鼓楼。
登临宝塔有电梯代步,可到第七层极目远眺,大明寺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第八层只对信徒礼佛开放。
宝塔后面有雄伟的鉴真戒坛院,里面图片展示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卧佛殿紧邻戒坛院,供奉汉白玉卧佛。
鉴真纪念堂由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设计,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有纪念碑亭、纪念堂,由超手游廊周接。纪念堂分之为二,但同处一中轴线上,又合二为一。
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正面阴文镌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
净土坛里和尚和信徒正在排队咏经礼佛。
大明寺是一处集园林风光、文物古迹和宗教建筑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古迹有欧阳祠、谷林堂、平山堂等。欧阳祠又称欧阳文忠祠、六一祠,堂上悬挂“六一宗风”横匾。“六一”取自欧阳修的别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对“六一”自解:吾藏书一万卷,集取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谷林堂始建于北宋,为大文学家苏轼任扬州知府时所建,取自苏轼诗句“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中的谷林二字。
平山堂为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和“风流宛在”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大雄宝殿西侧为西园园林,有两处景点,一为第五泉,“天下第一泉”有四个,称天下第五泉独有扬州。唐状元张又新著的《煎茶水记》曰:“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故誉称第五泉。二是御碑亭。
平远楼位于天王殿东北处,初建于清雍正十年,取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句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