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前左右立两座神人牵着龙的雕像,叫天王送子,表现土家人望子成龙的思想。


右侧墙上三幅壁画中间表现民族团结,右边稻谷神,崇拜稻谷神,反映了土家先民对生命存在的强烈意识。左边两个彪形大汉是土司城门楼的守护神。





门楼后面挂“墨衡楼”匾额,穿过门楼,左侧墙上有一幅浮雕《施州土司春秋图》,艺术地再现了施州土司重大历史事件:明皇赐字、土兵抗倭、顾彩进山、汇诗成册、田氏出山、五旗神判、舜年入京,是施州土司数百年的历史缩写。
前方竖立着巨大的“虎钮錞于”青铜雕塑,“虎钮錞于”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的图腾,于1974年出土。土家族发生战争、灾难、重大事件需集聚村寨部落,土司一敲响虎钮錞于,都会迅速集聚起来。
这里有两条路,一条直通后花园,一条左拐通往廪君庙。
仿古风雨桥建在这里,桥亭飞檐翘角,画栋雕梁,精致美观。桥廊两边设有栏杆和长坐板,供商旅行人歇气纳凉、遮阴避雨。
廪君庙是彰显土家族“族脉”的文化的圣地,是土家族敬怀祖先廪君,举行祭祀活动的唯一场所。坐西朝东,三层三进重檐廊柱式建筑,雄峙山腰,巍峨气势。紧傍庙宇,沿山壁绘有巨大长卷壁画,壁画记载了廪君一生的豪情壮举,谓之“廪君开疆拓土胜迹图”。
九进堂是整个土司王城的核心,整体建筑由低向高递进,九重九进,故称“九进堂”。是国内罕见的纯榫卯相接的木结构建筑。亭台楼角、层檐飞爪,高低上下,错落有致,显示出雄奇巍峨和富丽堂皇。正中虎门上面的府徽标志由书剑犁图案组成,表明土司崇文尚武和勤耕的思想。
白虎是廪君魂灵的化身,也是土家族的图腾崇拜、族徽和标志。
门楼两边各有一个天井,分设两口石砌的丹池,一口有水叫水池,一口无水为火池,是土家族自然崇拜的象征。
第二进为戏楼,是展示“巴风土韵”的舞榭歌台,“三歌四舞”集中体现了巴文化的无限风情与神韵。
第三进是看台,是土司接待贵宾、观赏文艺、闲谈事务的地方。
第四进什用殿,土司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土司王城的中心。飞檐五层,上三层为圆形,下两层为方形,寓意土家族“上圆下方”的宇宙观和“处世圆融、操守方正”的从政理念。
堂中白虎图腾塑像,上面高悬“仁民爱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第五进为逸院,土司家居的后院入口,相当于后院的牌坊,反面正门上书有“瑞蔼华堂”牌匾,侧面绘有主题图画,传达逸院亲和与富贵的氛围。


后面是第几进已记不清了,只是把感兴趣的拍下来。




站在九进堂的最高处,整个建筑群都在眼下,一览无余。
离开九进堂,我们去游览后面的百花园和城墙、钟鼓楼。
土司城墙长2000余米,依山取势修造,逶逶延绵,雄伟壮观。
钟楼位于城墙最高处,为三层亭塔式建筑,四柱四檐,俯视四方。亭内悬一口大铜钟,叫土司朝典钟,
在白虎山下的卧虎沟上横跨一座软索铁桥,称为卧虎桥,也称卧伏桥。游人过桥,桥身晃荡厉害,胆怯的人害怕而俯身卧伏在桥上。



在土司城的后花园转了一圈,我和老伴沿着渠旁小道又回到风雨桥。




桥旁竖立一块“土家第一城”的石头,我们拍照留念,然后打的回了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