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丰
(2015-02-19首发在网易博客)
我发现不光中国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是白痴,外国也有,A.Gary
Shilling就是其中一位。
2015年2月19日“凤凰网财经 ”载文题目为《经济学家认为油价暴跌刚开始:未来可能跌至10美元》,文章说“目前美国WTI原油在53美元/桶,相当于2014年6月时107美元的一半。经济学家、金融分析师A.Gary
Shilling在彭博新闻社撰写专栏称,他认为未来油价将跌至10到20美元。 A.Gary
Shilling的理由很简单:目前原油供给远远超过需求。” 这可能吗?
地球人都知道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商品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石油是商品,自然遵循这个规律。而生产成本又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供过于求,会促使商品价格下跌,但下跌会有一个限度,当下跌到生产石油挣不到钱,而且还亏本,你认为商家还会继续生产吗?据悉目前石油生产成本保守估计中东最低约30美元,世界均价50美元左右,页岩油70美元。为了某种政治需要,石油价格有可能降到30美元以下瞬间,但跌至10美元,只有白痴才会这样想。
还记得2008年1月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达到每桶100美元,世界一片哗然。我第二天撰文说“其实,没有必要,这是很正常的事。这次突破一百美元虽然有交易员故意而为之之嫌,但站在百美元之上运行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想让石油价格回到每桶50美元之下,那可能只是一个梦想,将在很长很长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后来,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不但站在100美元之上,一度竟近150美元。于是又有“专家学者”出来说,石油价格将涨到200美元、300美元。2008年8月16日我写博说“那是一大忽悠。石油价格很长时间将在70-130美元期间运行。”时间是最好的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现在世界情况变了,空气污染的原因,页岩油的开发,清洁能源的利用,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等等,石油价格波动轴线是要下降,50—110美元应是新的活动区间,80美元上下应是新常态。说石油会跌到10美元,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傻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