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谷丰
(2013-07-31首发在网易博客)
云台山,位于太行山南麓,焦作市北部修武县境内,五A风景区,它以独特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主要有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茱萸峰等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
5月22日午,我们告别了开封古城去本次旅游的最后一站云台山。先乘城际公交达郑州,转车到焦作,在焦作客运站乘车去云台山,到景区又乘大巴到岸上服务区,转车三次,都很顺利。错开节假日,住宿便宜标间才四五十元。
第二天,我和老伴游览了云台山的潭瀑峡、猕猴谷、茱萸峰。
云台山景区管理非常好,指纹验票,大巴多而有序。购票后,在山门通过指纹验票手续。在这里我第一次享受免票待遇,省了钱心中却别样滋味,真希望永远不能免票。


我们从岸上服务区乘车坐到“音画如水”牌坊,进行第二次验票,这里是游览潭瀑峡、泉瀑峡和猕猴谷的大门。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西北部,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长1270米,南北走向。相传隋末农民起义英雄刘武周和唐太宗李世民安营扎寨的地方。峡谷两边峭壁耸翠,群峰竞秀。
在曲曲弯弯的沟里,潆洄着一条会唱歌会跳舞的溪水,这里飞瀑、流泉、彩潭、奇石千变万化,风光怡人,宛若秀丽江南,雅号潭瀑峡,又名小寨沟。

进入峡谷看到第一个景点是龙蛇潭,传说女娲为民除害斩杀了大黑蛇,它的子孙小黑蛇逃到了小寨沟,每天都到此戏水玩耍,吸收水潭的灵气,久之成龙,所以也叫“渡仙潭”。

龙蛇潭周边是紫红色页岩,地质学说页岩是粘土经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具书页状页理或薄层状页理的岩石,紫红色页岩是5亿多年前寒武纪早期潮坪环境中形成的。
寿桃石


又走百余米,见瀑布自高岩跌落,瀑分三层,每层都有两条瀑布相吸相融流入一个潭里,如情人耳鬓丝磨,窃窃私语,象征永结同心,永沐爱河,称“情人瀑”。


这里有个“千堆雪”景点牌,水太少,没有溪水撞击岩石激起的万朵白色浪花的美景。
金龙卧波,传说潭内有条金龙,平时隐而不漏,倘若阳光灿烂,便在碧波间出,称“金龙卧波”。金龙满身鳞片,金光闪闪、与上方的银龙瀑交相辉映。实际上潭内岩石之所以显金色,是由于水中的钙逸出形成的泉华。

丫字瀑挂在两层山阶上,高十余米,呈“丫”字形,所以叫丫字瀑。
瀑下是丫瀑潭,传说古时候一女子高呼救命,羊倌见一鹰鹫嘴叼青蛙正要吞食,羊倌连甩三声响鞭,吓得鹰鹫丢下青蛙。青蛙落地化为美女,原来是天仙降临小寨沟沐浴。为报救命之恩,问羊倌要什么,答只求世代水长流。仙女金口玉言,所以小寨沟的泉水十分旺盛。


清漪池,水浅而清澈,无论有无微风吹拂,水面总是泛着清清的涟漪。俗语水至清则无鱼,但清池中却有小鱼,鱼身透明,在清澈的水中很难找到。

水帘洞顶为水草石檐,在石檐上挂着一条高七八米、宽五六米的珠帘。一条条、一线线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从洞顶直垂下来。经阳光一照,闪烁着宝气珠光。含碳酸氢钙的地表水,部分碳酸钙析出沉淀形成台阶状钙华体。唐代药王孙思邈当年在云台山采药时,就常来此处歇息。
在水帘洞前方有一眼泉水从离地一米高处喷薄而出,这就是潭瀑峡内著名的“不老泉”了。据《修武县志》上记载,魏晋时期的老寿星王烈,渴饮此泉,寿至338岁仍健步如飞。
卧虎石,水帘洞口一巨石状似猛虎,传说是药王孙思邈的坐骑。


洗砚池,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曾在云台山百家岩竹林隐居二十余年,他们经常在云台山这一带活动,寄情山水,笑傲林泉,或饮酒赋诗,或研习老庄,或评论时政。这里是他们饮酒赋诗洗砚台的地方,虽历经两千年的岁月冲刷,却依然浓重幽深。上方那块中间平整边沿凸起的石块,据说是他们所用的砚台。
试剑石,表面平整,状如刀劈。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向秀的后代向李献宝剑,曰嵇康剑。李世民在这里试剑得天下,固称试剑石。地质学解释为厚层碳酸盐岩体坠落谷底撞击力使岩块沿节理面裂开所致。
泉瀑峡尽头是峡谷最精华的部分,垂直陡峭的崖壁仿佛是一幅龙凤呈祥图,黑苔部分恰似活灵活现的一条巨龙和一只仙凤。
从潭瀑峡出来,原计划去泉瀑峡,听导游说,那里没水,许多团队都不去了。这事网上看过,晋豫纷争旅游资源,山西水库不放水,亚洲最大落差瀑布不在。水是景区的灵魂,干沟无味,我们也不去了,改去猕猴谷,不知决定是否正确。
天淅沥淅沥下起了小雨,我和老伴在下山的凉亭中小憩片刻,雨小一点,我们就打伞往回走,到云台山地质博物馆雨又大了,我们只好走进避雨,博物馆巡回放映云台山风景片电影,影片拍的很美,我们看了两遍,雨停了,我们继续往回走。
河中平台正表演太极拳,这里离陈家沟不远,陈氏太极拳发源在那里,可表演者的水平实在不相衬。
潭瀑峡离猕猴谷不远,在沟口一块巨石上塑着一只猕猴,人们都挤在那里留影。
拾阶而上,见一个铁笼子关了几只猕猴,牌上写着“野生太行猕猴”,我想时间久了,还算不算野生了?
到谷顶,耍猴表演已近尾声,我急忙按动快门,算是没有白来。
最后一项是去茱萸峰,茱萸峰海拔1308米,是云台山的主峰,因遍生茱萸而得名的。古时称“覆釜山”,因为茱萸峰如同一口巨锅倒扣在群峰之上。
在登山处有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雕像,据记载王维每年九月九日都和亲朋好友一起登上茱萸峰望远寄情,并在此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

左侧是隋唐名医孙思邈的雕像,半山腰有药王洞,相传是孙思邈采药炼丹之处,洞顶石臼曾是药王制药工具。洞口有一棵千年古树红豆杉,枝叶繁茂,四季常青。





云台山一游最大的遗憾是没能亲眼看看亚洲最大落差的瀑布,历来都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