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稀世珍宝人间罕有之柴窑器

(2018-09-09 09:52:45)
标签:

陶瓷

艺术

瓷器

文化

天下第一美之誉的柴窑器,其特点被总结为:色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现代人形容天色,大多说天蓝色,但古人形容天色则为天青色柴世宗所说雨过天晴云破处,意在强调雨过天晴时天空洁净,没有尘埃,那种颜色是最接近青色的。

http://s11/mw690/007f770Wzy7nufupvES9a&690

       柴窑是五代时期后周柴世宗所烧的御窑,清代的朱琰在《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然而今人从没见过柴窑实物传世,也没发现窑址。

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也提出了柴瓷的可贵: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就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必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连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亦觉得: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但尽管历史上有诸多文人墨客写下过如许关于柴窑的语句,因为没有可与文字相印证的物件面世,所以有人认为柴窑根本不存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陕西耀州窑就是柴窑,或是觉得景德镇早期的青白瓷就是柴瓷。众说纷纭之下,似乎只有一点大家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柴窑瓷器乃瓷器中的极品,是无数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艺术瑰宝。

http://s7/mw690/007f770Wzy7nuftl0Am16&690

       那么什么是明如镜?古代流行青铜镜,古人当初对镜子的要求是能映照出人面五官,我们今天看到一些高质量的瓷器也能模糊地照出人面,柴窑制品即达到了这样一种明如镜的工艺技术程度。

       在五代时期,耀州窑已经出现了胎质非常薄的单色釉。上面还有官、内服等款式,所以颇有一部分人将这些耀州窑出产的瓷器误认为是柴窑瓷器。柴窑的确是继承发展了耀州窑那种薄胎的传统,其器物的胎质厚薄和器件的大小成正比,但笔者以为柴窑并非耀州窑,而且薄如纸是一种略带夸张的描述,一种理想状态,此话的意思是指柴瓷的分量很轻,拿在手中的分量和纸差不多。

       很难想象,瓷器能达到声如磬的艺术效果。尽管柴窑器物胎质较坚硬,但泥土做的胎质和天然的石磬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声如磬只能说是在同类瓷器中,柴窑出品的瓷器声音质量非常出类拔萃。不过,也有人推测,五代的柴窑瓷器瓷胎里还有其他成分的加入,否则,声如磬一说似乎就过分夸张了。

http://s15/mw690/007f770Wzy7nufst4vk9e&690

柴窑,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柴窑瓷是被文献资料和专家公认的最好的瓷,在五大名窑之前,因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被排除在宋代五大名窑之外。

柴窑烧制年代及特点

  柴窑产生于五代周世宗柴荣执政时期的显德初年(954),是我国天青釉瓷的创烧者,它的产品以天青釉瓷见长,它所创制的天青瓷生产工艺,为鼎盛发展的宋代官汝、官和仿官天青釉瓷的发展开创了先河,并奠定了我国天青釉瓷生产的工艺基础。宋人欧阳修的《归田集》是记载柴窑最早的文献,书中在谈及汝窑花觚时曾有: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罄,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北宋汝窑颇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造。今亦不可多得。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窑磁较似,官局造无私从史籍记述中,可理出几点共识:1.柴窑为后周柴荣所烧造,首次御批瓷器釉色为天青色2.柴窑胎体莹薄,釉色鲜碧,工艺精美。3.“足多是粗黄土能说明底足露胎。4.柴窑具有秘色汝窑共同艺术特征。

柴窑烧造地推测

        经考,在显德四年〈公元657)所立〈伏周王子山禅院长老徹晖)舍利塔之记.文中,列有立碑职官名单,其中有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兼殿中侍御史龙泉镇使钤辖瓷窑商税务使冯翱。从冯翱的身份来看,官方派出从三品官阶的银青光禄大夫任当时定窑瓷器烧造中心的龙泉镇使,并管辖当时繁荣的定瓷瓷窑商业税务,可知当时的龙泉镇在后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而冯翱也成了后周中央政权与瓷窑事务间最为可靠的、唯一的桥梁。除冯翱外,柴荣执政期间尚未见史料中有其他后周高官涉足瓷窑事务的相关记录。

      民国学者荆子久在其〈钧窑考证〉中涉及柴窑的论述如下:柴窑之起源于五代之末,周世宗柴荣之御窑。柴荣,文事武功概有可观,军政余暇兼制作器物,至于设窑制瓷,尤为精神关注。特设专官以理御窑事务,使其为完美之筹备,训工、选料经过多时,已达于任何瓷器无所不能之地步,乃请示意想之需要。柴荣重视制瓷业,可从宋代编纂的<<font face="宋体">册府元龟〉中所载显徳六年959年柴荣赐陶人物有差(分等级以物赏赐制陶之人)略知一二。荆子久同样认为柴窑源于五代后周。因当朝执政者柴荣尤好陶瓷而特设之。而其中提到的设专官应为冯翱。冯翱管理柴窑的具体职责是选料、训工。当完美到在何瓷器无所不能的水平时,请示柴荣需要制作什么样的瓷器。柴荣对瓷器制作的要求是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能理解并准确贯彻实施柴荣旨意者非冯翱莫属。此时的冯翱作为后周朝制瓷业最为发达的龙泉镇最高长官,就在他管辖龙泉镇范围内为柴荣烧造出此等精美绝伦的瓷器,比起其他任何地方都更有可能。因此可以推想,五代后周潮)烧制柴窑瓷器的柴窑遗址应在冯翱任龙泉镇(今河北省曲阳境内〉镇使期间的所辖地域内。

http://s4/mw690/007f770Wzy7nufrsUOn03&690

消失考察

  柴窑没有明确的文献记录,成为困扰专家学者的千年迷团,这应该与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有直接关系。

  赵匡胤出身名门,因家境破落,21岁离家流浪,后被世宗柴荣重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了皇位,这就是陈桥兵变。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后,销毁前朝一切历史痕迹,是历代统治者的一贯作法。况且赵匡胤又有忘恩负义之愧,故此极有可能是赵匡胤把与柴姓有关的东西,包括柴窑、柴瓷一同彻底销毁,不得使用,并不得记录,致使柴窑永无天日,成为谜案。

  汝窑是在柴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http://s13/mw690/007f770Wzy7nufq1CX29c&690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有当中国的陶瓷业经过唐秘色瓷进入一更高的发展时期,才会诞生艺术成就极高的柴窑。同样,没有宋代的社会发展,没有赵佶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也不可能产生天下为魁的汝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