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1-12-04 20:42:59)
标签:

课后延时服务

分类: 科研任务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情况。

二、抽研学校

全县抽样22所学校:**中学……

三、调研方式

县教研室全体成员分4个小组,走访了学生、家长、教师,座谈领导,听汇报,看现场。

四、调研情况

(一)总体情况

1.所抽样的22所学校

2.已启动课后服务学校,学生均为自愿参加,只有极少数个别学生因特殊原因未参加,整体参与面广,甚至有的学校全员参加。

3.延时服务的项目多样。主要分为两类,并穿插其它时段过程服务项目,一类是课后作业辅导,一类是兴趣社团活动。课后作业辅导一般以班级为单位,主要是学科教师进行学科作业辅导;兴趣社团活动全校编排,一般有820个社团,特色项目如陶艺、科技制作等。县城学校项目多,有长短课、大小课,师资充足,效果较好;农村学校项目相对单一。

4.教师自主申请,学校尽量动员多数教职工参与。人尽其才,根据自己担任教学情况及特长,安排相应的服务项目,后勤人员及行政人员担任其他服务及管理考核工作。

5.学校有管理的意识。实施学校均制订有实施方案、有延时服务课程表,个别学校有考核方案。

6.农村学校均未收取服务费用。因收费标准未出来,有学校已在给家长宣传费用收取的大致标准,大多数学校在等待相关文件。

7.家长和社会,对此项教育改革多数表示支持。

(二)经验总结

1.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坚持公益普惠、自愿选择的原则,把课后延时服务做实、做出特色,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学生的积极参与。

2.在服务内容的安排上,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这样的服务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

3.根据不同学段安排服务的时间和内容。小学多数学校分为低段和中高段两个板块,一二年级为低段板块,三至六年级为中高段板块。初中学校七、八年级为一个板块,九年级为一个板块。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切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4.全校一盘棋,整体筹划,同一时间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程不同,有效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5.教育全体教职工支持此项工作,传递正能量,并广泛参与。学校在安排工作时,保证愿意参与的教职工都有岗位,工作量大体均衡,减少学校的内部矛盾,构建和谐校园。

6.课后延时服务的质量,学生、家长的认可度,主要决定于学校的管理。一是学校管理层要做好顶层设计,学校的实施方案要科学、可行、有效,方案的实施既有短期效益,也有深远影响;二是做好过程管理和指导工作,教师的履职情况,学生的参与状态,学校必须及时掌握;三是考核计酬,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坚持服务时数、服务质量综合考虑。

7.*江小学经过了一年的实验,在课后延时服务的课程设置、工作量计划、考勤考核、服务费的核发方面做了较深入细致的探索,可供参考,其余学校尚未有系统成熟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

1.对课后延时服务这一新事物,个别学校领导与教师存在认识与操作上的误区。例如,认为课后服务就是简单地看管一下学生;认为课后服务就是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认为课后服务与过去第二课堂活动一样就是随心所欲地开展一些艺体活动;认为课后服务就是每天增加2节课,也可以用来安排上课等等。

2.对课后延时服务有观望的情绪。部分学校对这项工作虽然启动了,但缺乏思考和研究,学校实施方案简单粗糙,教师简单应付,活动开展流于形式。其根源在于担心课后延时服务能否长久,经费有没有保障,会不会白干。

3. 因延时服务干扰了过去正常的秩序。每天2小时的课后延时服务的时段安排不合理,甚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学校早上安排延时服务,有把中午的午休安排为延时服务,有把三餐的管理纳入延时服务,有把过去的自习辅导纳入延时服务,有把下午的三节课变为二节,最后一节纳为延时服务,有把星期五下午的两节正课作为延时服务。

4.时间不足,活动不充分。部分学校实施方案中安排的是2个小时,实际操作中却打了折扣,加之前节课的教师拖堂、活动开始时的签到等原因,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很短,一些活动学生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还有大扫除等临时性的活动,占用了服务时间。每天2个小时的有效服务时间没有得到真正的保证。

5.个别寄宿制学校为给家长体现变化,通过增加时间来体现延时服务,教师的工作时间长了,学生休息和自由支配的时间减少了,在“双减”背景下,有“双增”现象。

6.部分学校开展兴趣、艺体、社团等活动,特长生师资不足;场地、器材设施等统筹难度大。

7.学校管理中,制度方案宏观的成分多,具体细化措施、定量考核的少,缺乏长期监管考核的有效机制,过程资料缺乏、不规范。

8.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分组实施,只有服务的雏形,工作量制定粗糙,日常考勤考核跟不上,后期存在薪酬分配的矛盾隐患。

9.周末下午的课后服务因家长接学生放假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五、市内其他县区的开展情况

市内其他县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均在各县区教育局安排指导下,以作业辅导+素质教育拓展为内容,5+2的模式,按照一校一案有序开展。城内学校与我县城内学校开展形式基本一致。农村寄宿制学校基本模式是下午1小时素质教育拓展活动,晚上1小时作业辅导。

六、调研建议

(一)规范全县各中小学作息时间,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基本统一。一是确保学生休息时间,按国家规定落实城内学生到校时间,夏季午眠、冬季午休;二是确保在校学生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小学生建议不上早自习,开展晨练,保证课间活动、体育课、课后服务活动时间。初中学校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明确寄宿制学校的早晚自习实际属于延时服务时间。早晚自习可规划为学科辅导,下午课外活动开展兴趣、社团、艺体、特色活动,这样就解决了课后服务时间问题。

(三)创新5+2”模式,立足本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实际,开展延时服务。我县农村多数寄宿制学校学生是周一早上到校,周五下午放假。**县属山区,多数学生到校路途遥远,早上四、五点得赶车,睡眠不足,星期一、二学生无精打采,学习效果极差;星期五下午三节课后,将近5点,部分学生回家都很晚了。周末下午如果学生放假离校,建议农村学校周末下午课后服务可以不搞,或时间缩短,费用据实核算。

为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质量,建议学生可以星期天下午到校(初中学校已基本如此),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充足睡眠的问题,又增加了学习、活动的时间,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好处。星期五上完课后,天色已晚,学生可以星期六早上返家(也可根据各校实际安排),这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给了学生一定的学习活动空间。此变化小学家长是支持的,最大的问题在教师,教师得迟走早到。有了延时服务的资金,加大这些时段的报酬考核,让愿意吃苦的教师来担当,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四)通过多种方式解决特长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一是充分发挥本校艺术、科技专业教师的作用;二是发挥本校非专业但有特长的教师的作用;三是培养本校教师的特长,通过专业教师的带领,教师自己的学习,掌握一定技能开展活动;四是面向社会聘用人品好、爱教育、爱学生、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参与服务,解决特长人才短缺的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五)学校要及时总结课后延时服务开展情况,反思完善实施方案、监管制度、考核细则。特别要加强过程管理,收集好资料,做到一月一总结,一月一考核,努力实现让学生开心、家长满意的总目标。

(六)办有温度的学校,对个别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可以根据情况适度(或全部)减免费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