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

(2021-04-11 22:50:56)
标签:

2021年高考

命题趋势判断

分类: 学习情况
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

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

新高考评价体系在高考命题实践中最为明显的地方体现为“两线贯通”:一方面各个学科坚持贯彻国家意志,坚持正确导向,积极渗透和贯彻核心价值的考查;另一方面强调对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情境创设等环节的考查。2020年高考全面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最新理念,是落实高考评价体系的生动体现。展望2021年高考命题,有以下判断。

一、“核心价值”贯穿高考命题始终

坚持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强调社会发展的积极面,是语数外等各科坚持的共同理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也会在情境设计等方面作出很多努力,有利于学生在学科知识考查中,加深对时代主题的深层认识。

二、强化关键能力与思维品质

对学科素养与能力的考查是未来高考的首要目标。尽管高考试题年年有创新,但是高考试卷的大头,或者最主要的考查点还是学科思维能力,这是无法改变的测量目标。从教育测量学的视角来看,重点测量目标是应该保持一定的持续性。从2020命题看来,试卷特别重视对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必备知识三位一体的内容整体性考查;试题的选材更加丰富,几乎覆盖高中18个学习任务群。以语文为例,从2020年语文试卷可以看出,未来的阅读文本中,诗歌、戏剧的考查很有可能成为常态,题型更加灵活,创新探索空间很大,学科思维能力考查仍是高考的重点所在。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无论是数学、英语还是历史,从命题者视角来看,学科思维品质的高低,测量效度的合适与否,才是试卷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综合能力素养包括以下主要子项,需要引起备考师生的特别注意,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信息加工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取信息,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完成信息获取活动;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知识与能力,系统化、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融会贯通地把握新信息的实质,把握新旧信息的联系,形成对新信息的准确判断、分析与评价。未来的高考命题中材料的阅读量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图表数据信息和实验场景大量出现,这些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识别和加工的能力。

逻辑论证能力。逻辑论证是以已知的事实或理论为依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解题形式,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证据逻辑一贯地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一方面强调逻辑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注重证据的可靠性。

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采用严谨求真的、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应对各种问题;能够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运用实证数据分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问题的内在联系,以抽象的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运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括、推演与计算、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方法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的各种问题;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实施调研、探究或实验活动。

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独立思考、敢于质疑,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得出可靠的结论;根据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从多元性、情境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等方面把握问题与事物的本质。

情境建构能力。情境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完成开放性或探究性的任务,发现新问题、找出新规律、得出新结论,以解决现实问题和科学前沿探索为主旨。

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应对问题情境的需要,合理组织、调动各种相关的知识与能力,准确传达信息并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选用口语、书面语等不同语体并灵活转换;熟练运用图像、图表、图片表达思想、观点,借助口语、书面语或绘图等方式表达抽象的概念;灵活运用各种文本形式准确表达个人的情感、思想和观点;能够根据情境需要,运用外语进行交流。

思维建模能力。思维建模本质上是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在思维中建构“理想客体”的综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简化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体现数学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过程的最好载体之一。在思维建模过程中,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

创新性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注重独立性、批判性、发散性的思考。创新性思维本质上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直觉的、顿悟的、灵感的、形象的、逻辑的方法,提出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创新性地解决生活实践情境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三、多元灵活开放的情境式命题

新高考命题,对于不少的考生来说,第一感受是情境的新颖度、多元性和开放度都大大增加。试题设计情境的多元性和开放度加大,目的是克服考查知识的弊病,转向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使学生思考和答题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减少传统上有唯一标准答案的框限。以2020年高考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的探究情境,语文试卷加大了文本选择的类型,扩大阅读文本体裁的范围,英语学科引入了续写题,都显示了加大对开放性的考查。除了开放性进一步增强,题量和分值也都有所扩展,题型多样性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增长。以上这些试题设置都着力于引导考生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探究问题,在更开放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学科素养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例如,生物全国卷第5题,考查新冠肺炎排查方式中核酸检测、体温检测的原因,疫情防控措施中定期开窗通风的原理和作用,对疫情期间出现的不合理防控措施的科学判断,以此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正确认识疫情防控,识别虚假无效预防方式,增强防控意识,提高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应用性考查要求。2020年数学全国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0年化学全国卷第26题和全国卷第26题以含氯消毒剂的合成、反应及性质为情境,考查元素化学知识,并借以反映化学学科的社会功能,普及公共卫生中的化学知识。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全国卷第40题以国家卫健委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背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诊疗方案的变化所反映的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以上各科针对同样的主题,试题大体上都做到了巧妙设计情境,让学生感受疫情防控阻击战体现的科学精神,彰显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我们从试卷的情境设计可以发现,命题者试图给予学生一种解决生活问题、科研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回答知识、记忆知识。生物科考查的是学生在新的条件下,运用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怎样解决专业学科问题,而不是回忆学科知识。这是未来命题的重要发展方向,灵活多变的情境是高考理念落地的关键载体。

2020年山东、海南命题实践和20211月份八省适应性考试来看,在考查方式上,通过选取能够融合学科内容的素材,实现上述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情境的有机结合,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命题中,命题者进一步加强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实,着重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识别与加工能力,能够在复杂场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迁移学科知识、学科素养,拥有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是试卷的信息量有所增加,情境复杂,图文并茂。图片是未来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题目中给予多个分布图,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仪器和图表给出的数值来计算。二是试验的数据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图片或者场景本身可以间接提供信息,而非主动告知特定的数值,需要学生在科研现场中找到数值。三是科研场景的给予,可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要求学生有实验的体验,而不能只是在书本上熟悉知识,对于科学知识的来源,有着更为亲切的体验。读图时代的到来,试卷容量增大,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果缺乏对科研现场有更加深刻和更加贴近的认识,就会很难从特定的科学仪器上找出数值,自然也无法进行试卷中的数值计算。关键的解题方法还在快速突破情境设置,处理复杂场景,提取出核心信息,进入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过程。政治、历史、语文等社会科学类的学科的情境设置,同样必须穿过情境设计的迷雾,快速疏通知识迁移的渠道,回到学科思维和素养的考查本身。命题者可以选择历史或者现实中特定的图片、文本等,展示特定学科的知识联系与能力要求,这也是未来命题者重视的关键环节。文科题目中,如何考查学生的高阶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概念界定与抽象能力、信息识别与加工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都是未来高考命题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概括来讲,2021年的高考命题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平稳过渡。在能力目标、考查内容、试卷结构、题型题量等方面,老高考试卷努力保持与2020年对标,新高考试卷保持与适应性测试卷相当,合理设计试题难度梯度,保持试卷总体难度稳定,维护考试公平。

第二,突出能力。突出学科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考查,特别是加强信息识别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实践、语言表达与写作、创新与批判性思维等。

第三,紧扣热点。关注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历史事件及科学前沿,包括但不限于建党100年、抗疫阶段性胜利的制度优势、小康社会伟大成就、量子科技研究(以及科技前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疫苗研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双循环与十四五规划等。

第四,注重实践。除了上一条的重大社会问题,高考命题将紧贴生活、社会、科学的实践场景,加强对科学实验、历史文化场景、体美劳实践的考查。

 

第五,巧设情境。情境设题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主要从“生活科学实践”和“重大社会热点”中选择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试题开放性和探究性将进一步加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