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2021-01-12 20:13:25)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
分类: 教研旅途 |
关于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校(园):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县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县当前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认真摸排特殊家庭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校应建立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在全校教职工中普及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知识。定期以家访、日常观察、心理问卷、健康体检等方式开展学生心理筛查评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班级心理委员,重点关注留守、家庭困难、单亲家庭、罹患疾病等特殊学生群体,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测评结果异常或重点关注学生进行实时监测和及时干预,必要时予以转介,密织学校心理健康防护网。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暂无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应指定专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兼职教师一般应有两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且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培训。逐步建立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核心,以德育主任和班主任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心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心理教师培训制度,将心理教师培训重点纳入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分级分批全员培训,实施中小学心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等培训的必修内容,计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学时。健全心理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开展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依据评价学校、教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发挥全体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三、各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各学段至少安排一个年级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所有年级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和1次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做到全覆盖、不断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实施“倾听一刻钟”行动,鼓励学生每天至少与家人或同学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心理社团等作用,积极开展同伴教育和互助,增强同伴支持,增加积极体验,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四、加强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引导家长科学开展家庭教育。学校每学期应在家长中开展1次以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家长预防、识别子女心理危机能力。班主任每学期与每个学生家长沟通不少于1次,沟通时应告知学生在校情况,掌握学生家庭动态。与此同时各校应积极利用家长微信群、校报校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各类媒介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人文关怀,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用,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