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之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标签: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变化 |
分类: 学习情况 |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之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方面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1.教学建议的变化
2003年版标准提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2017年版标准在继承和发扬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倡导“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要明确知识、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强调从“知识”到“素养”。
在“素养为本”的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开展“真实情境—问题”教学;开展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实践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无论哪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都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认知与思考,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真实情境中的相关学习内容,通过境遇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程标准附录2中,案例1采用了“真实情境—问题”教学策略。课的开始,展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月饼盒中的小包装袋,接着提问:“月饼盒中为什么要放一个小包装袋?”“包装袋里面有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作用?”然后,围绕这些真实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使学生从生活世界走进化学世界。最后,展示处理汽车尾气污染的视频,并据此提出问题:“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如何将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和讨论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整堂课突出真实情境在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以及注重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另外,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注重“教、学、评”一体化,注重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学习任务与评价任务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对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给予准确的把握。
2.评价建议的变化
2003年版标准提倡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2017年版标准在继承和发扬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提倡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教师应充分认识化学日常学习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提问与点评、练习与作业、复习与考试等是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另外,2017年版标准新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探索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即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框架,重视真实情境在考试命题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1)在真实情境中考核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评价,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通过学生在应对复杂真实情境时的外在表现能较好地推断和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情境越真实越能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在真实情境中考核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应该成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方向。因此,真实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是试题考查和评价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要素。
(2)题干中真实情境的要求。情境中的事件应该是真实发生或者能够发生的,基于该情境的设问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题干中提供的信息或数据应该能够实现。
真实情境可以是以下各种情境:联系日常生活的情境,化学与生产联系的情境,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成果,科技论文成果的化学学术情境,科学思维素材,化工流程,事件故事,尚未发表的实验室研究数据,等等。例如,以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情境素材的试题,其真实情境属于化学学术情境。
(3)基于真实情境的命题策略。真实情境是试题的素材载体,试题的测试任务要融入真实、有意义的情境中。试题的难度可以通过设计情境的不同陌生度、材料和数据的不同类型、素材承载信息的复杂性、情境的不确定程度和开放程度等来体现。试题让学生所运用的化学知识与方法也要有一定区别。因此,学生在解答试题时,只有灵活运用结构化的知识,才能较好地解答融于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表现出其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从而达到测试不同素养水平的评价目标。例如,课程标准中列举了一个典型试题。[4]79该试题围绕对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的探究及其分子结构特点设计了3个测试问题:第一问给出了青蒿素的分子结构式,由于学生对酯基结构不陌生,文字素材承载的信息也很简单,并对内酯化合物进行了解释,因此,试题难度不是很大,属于学业质量水平2的要求;第二问涉及过氧基的热稳定性与氧化性,过氧基是陌生的,学生不熟悉,文字素材承载的信息也比较复杂,属于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第三问给出了分子中羰基转变成羟基,导致物质性质和应用价值的变化,给出的真实情境对问题的解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试题难度大,属于学业质量水平4的要求。
当下,我们需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针对课程标准的变化,在继承已有经验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及时总结课程实施中能够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