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2019望江第一小学,莲花湖学校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精准调研散记
供稿:实验学校 刘兴正
望江三小
檀四言
长江学校
王 翠
整理:实验学校 刘兴正
【引言】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走过近二十年的风雨历程。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从最初的什么是新课程,为什么要实施新课程的欣喜与好奇,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的强烈认知,让我们感到——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去创造的地方!
新课改能够达到怎样的理想状态,取决于每一位参与者的理解、判断和实践,取决于我们的行动过程。这个过程的中心就是“教学”——“课堂”则是它的主要时空范围。新课改的成败主要不是取决于课程设计者所提供的方案,而是取决于教师有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引起课堂的变化。改革的历史由千千万万个变化中的课堂连缀而成。基于此,我们必须去关注课堂上的实际情形,去观察课堂里所发生的变化,去体会师生们在课堂中的心路历程。于是,2019年望江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精准调研活动在教研室领导们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于11份下旬拉开序幕…
【活动实录】
(一)望江第一小学篇
千教万教教求真,千学万学学真人。
教学征程风兼雨,精准课堂小阳春。
时间:11月27日 天气:雨 地点:望江一小
很荣幸加入到了城区片精准教学调研队伍,因为对我来说多了一次欣赏他人课堂,省视自己的学习机会。我和实验学校刘兴正主任,长江学校王翠老师三人负责数学组。上午8点,冒着初冬的冷雨走进望江一小。在少先队活动室进行调研培训以后,开始了3节观课议课调研活动,说明一下这三节课都是刘主任在一小总课表随机抽取的。
上午观课,下午面对面交流。听的三节课分别是三年级杨春侠老师执教的《两步计算的问题解决》,二年级陈莉芹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六年级穆碧琴老师执教的《确定起跑线》。一天的活动结束,天色已黑,街灯初上,但心很有所获所感。第一点感触是三节课真实亲切。真实来自于这三节课都是按课表上的家常课,都是按学生现有的教学进度上课,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展现着真实的状态,听课没有费心的准备,没有声光电的繁华。老师认真组织者教学,孩子们认真的进行着学习。也许课堂教学我们希望公开课是饕餮盛宴,但不要忘了陪伴我们一线教师细水长流的还是萝卜白菜。饕餮盛宴养眼,但萝卜白菜更养身。第二点感触是一小老师们打造的积极智慧的课堂和专业扎实的教学风气。他们站在课堂上教学,像直角三角形,目标立得直,重点拎得起,交流说得明;她们也像锐角三角形,有各自的教学锋芒特色,杨老师循循善诱,课堂很亲切,陈老师青春朝气,课堂很灵性,穆老师沉稳质朴,课堂很睿智;她们更像钝角三角形,有自己教学的大视野,课堂上她们总是让学生有观察问题探索问题的大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第三点感触是一小人开放的姿态。她们上课时不拒,评课时不慌,说优点时不自喜,说建议时不胆怯,对工作始终保持谦和的心态。听檀校长江主任说一小正在推广开门听课的教研互学模式,随时随地任何一节教学课堂都保持开放,欢迎其他老师的观摩。而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很多的老师不希望自己的课堂被人观摩,见了公开课和评课活动都是躲地雷似的远远逃离。其实上公开课是一个老师成长的最肥沃土壤,在这块土地上你根扎得深,营养就吸收得多,你上升的空间就越大,枝叶就越茂盛,人就更优秀,职业幸福感就越强。如果这块土地你没有种植没有思考,让它板结沙化,那你只能接受自己教学的平庸。教学的开放是一种低调,让自己时时保持内在反省的操守;教学的开放是一种从容,让自己有宠辱不惊的自信心态;教学的开放是一种姿态,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积极生长的方向。
为了使家常课更加理性完美,更加精准教学,对话中大家也探讨了教学中的问题:课堂精准的教学教师如何实施?教学怎样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如何让教师的评价生动课堂,引领学生的学习?一手教,一手研,带着思考再上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相信你我的课堂会好的。
(二)
莲花湖学校篇
莲花新出水中央,伊人袅袅淡淡妆。
溯洄从之疑路阻,溯游从之道更长。
时间:11月29日 天气:晴 地点:莲花湖小学
莲花湖小学是我县新建的一所高标准小学。同行刘主任说,莲花代表高洁,一个学校含有这个诗意的名字,自会寻求它的不凡。走进莲花湖小学,给人的感觉是万物初生春的气象。崭新的校舍,宽敞的教室,漂亮的校园,一个个向你问好文明的学生,一位位年轻大方的教师....一切都昭示着这所学校的活力和美好。这种美好给人以愉悦,这种活力给以期待。
数学组调研还是我和实验刘兴正主任,长江王翠老师。听了三节课,第一节是曹艾华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曹艾华老师以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征,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再引导学生探究验证,再交流辨析,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体验是充分的,情感是积极的。第二节是王彩凤老师执教的一年级《9加几》。她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牢牢抓住“凑十法”的主线和教学本质,通过动手摆一摆让学生思考怎么分,为什么要先加1?在不断探索,交流中让学生深度理解算理。再通过挑战性趣味性的练习巩固算法,形成技能。第三节课是柯小玲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解方程》。柯老师是省教坛新星,这节课她勇敢挑战公开课很少涉及的教材领域--解方程。教学中,当学生通过主题图信息得出稍复杂的方程后,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再选择不同解答的同学上台扮演展示。通过不同解答方法的观察,争论,辨析,学生获得解方程方法的深度理解。课堂上学生有思维的分享,有错误的修正,有顿悟的喜悦,整节课枯燥的解方程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
三节课,总体给我的感觉教学很扎实,课堂生动,学生的收获很丰实。感受如下,第一:有“数学”的课堂。三节课教学目标精准把握。课堂有目标引领,学生的学习就不缺位,教师的引领就不失位,数学的知识就不空位。如曹艾华老师的教学就是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组织教学,王彩凤老师一节课就是追求凑十法的深度感悟和夯实。第二:有“人”的课堂。三节课教师的目中有“人”。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交给了我们孩子,每节课,教学活动丰富,交流面广,有师生的对话,有更有生生的互动,自主学习成为了课堂的风向标。曹老师的课堂学生动手实践凸显,王老师的课堂学生认真听课突出,柯老师课堂自主探索亮眼,这样的学习方式开拓了学生认知,丰富了教学,关注落实了学生学科素养。教师教学观念的篱笆一旦穿破,带给课堂必将是满目的阳光呀!第三点:有“情”的课堂。三节课老师和学生关系和谐,对待有错误的学生,老师极力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灵,让他们有体面的坐下。有的学生错了,还要上台在试试;有的学生有想法,不站起来就大声表达了。教师的真诚关爱唤起的是学生求知热情,课堂上学生是安全的,他们的思维是开放,心情是舒畅的。
调研归来,还回想在莲花湖小学听课和议课的情境中,欣赏莲花湖小学数学团队带给人数学课堂新的色彩,感受莲花湖小学教研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青春力量,回味刘主任评课的细致和诗情。华应龙老师说,一节好课折射精神境界,浓缩人生精华,彰显生命价值,弥散人格魅力。在莲花湖小学,有一群眼界高远,追求上进,意气风发的教师团队,她们的好课一定会不断闪现在未来教学的路上........
【反思感悟】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里悟到始知深。
不必他山去问道,诸君围炉品酒温。
反思两天的所见所感,品味六节常态的数学课堂,我们至少看到了老师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去兼顾三个方面:一是学科之用,二是生活之用,三是人性之用。
1.学科之用
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代数与方程等数学知识,增强了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了数感、空间观念,逻辑思维等数学素养,领悟到了数学思想方法,感受到了数学的精确、简洁的魅力。
2.生活之用和人性之用
数学教育最难、最重要的不是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改变他思考数学、思考世界的方式,改变他认识数学、认识世界的观念。老师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打开了几扇窗,改变了几个观念。
(1)学习路径的打开
引导了学生从使用数学课本到借助报纸、刊物、网络等多种途径来研究所学的内容,不仅研究数学,也研究其它内容。
(2)数学视角的拓展
引领学生把研究数学的目光从课堂拓展到家里,从身边拓展到社会,从数学世界拓展到现实生活,从回溯历史到着眼当下,再拓展到未来。
(3)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
利用计算、测量、估算,优化等策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会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分类比较等数学思想,获得了智慧的启迪。
(4)数学眼光的培养
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习者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是读课本,做练习,而是用学到的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5)正向情感的滋养
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惊喜不已,为自己遇到难题与同伴合作的团结和互助,为遇到挑战而不轻言放弃的努力,为自己研究的成果而自信的表达。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好玩、有趣和美好,陶冶了数学情感和学习情感。
知识、技能重不重要?很重要,这是我们去过的地方。但数学眼光的培养、美好情绪的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等,对学生的影响更广泛、更深远。
理想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给上课的“人”最终带来哪些改变和成长,带来多少改变和成长。只要把“人”放在课堂的中央,以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为本,去设计学科课程和实施学科教学,教书育人就不会跑偏。人好了,课堂便好了,核心素养也就有了。这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结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一个人只有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其人生才有意义,才不会感到缺憾和空虚。就课堂教学而言,课堂不仅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也是教师幸福生活的地方。教师的幸福生活表现为课前有期望,这是因为对未来教学有新的发现和设想,渴望看到新的风景而盼望着走进教室;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得心应手并富有创造性地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能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和审视,才能获得符合或超出期望的愉悦和体验。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