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游记

分类: 散文 |

梁山游记
王应民
正月十三下午,我在微信群里约了抚宁的诗友张大一和张伟一起来我这里登梁山。
梁山,位于抚宁城南的坟坨管理区范各庄村西面。山虽然不算太高,但山势陡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自有一股雄风扑面而来。
山上杂木丛生,乱石堆砌,休想对“路”的概念有任何奢望。我们三人只好踏着荆棘,横绕山梁,纵跨沟壑,硬着头皮、咬紧牙关往上强攀,关键时刻还要手脚并用一下。我幸亏脚下穿的是内嵌铁片的安全鞋,既防滑又不怕扎,比较得力。
气喘吁吁的终于来到第一个小山头上。这是一个比较平缓的石顶,令人称奇的是峰顶上孤零零的放着一块两三米高的巨石,这块石头从东南方向看滚圆滚圆的,就像一个硕大的足球,不知被哪位天神踢到了这里。这块巨石有三点和下面的托石接触,还算稳住了。但如果有四五个人同时推搡,我觉得应该能把它推晃动的。说实话,真怕一阵天风过来,把它吹下山去。
从这向南望去,能清晰看见南面半山腰有一个古山寨遗址。寨门和寨墙依然完整,都是用巨石堆砌而成。我们开始延着崎岖险峻的山梁向南走去。山梁上也有大石拦路,我们左右勘测一番,终于沿着左侧攀到了寨门处。寨门和寨墙这几百以至上千斤重的巨石着实令人吃惊,不知古人是怎么把这些石头劈开的,又是怎么搬弄到这里的。听人说古人是利用湿木楔的膨胀把石头撑破的,这也太不容易了吧。这个山寨究竟是什么年代修的或是什么人在此占山为王,我们都不得而知。仰望峰顶,见上面还有寨墙高筑。但山势太险,恐生意外,我们权且作罢。这个梁山是我们家乡的梁山。他虽然没有《水浒传》里水泊梁山的名气,虽然没有留下那些英雄好汉的姓名,但山的豪气不减。看着山寨遗址思绪联翩,古人的勇气和智慧,令我不禁油然起敬。遥想当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他们吃水吃粮要费多少周折和力气呀。逼上梁山,此话一点不假,只有万般无奈的人才在此栖身。这么险要的地势,我们徒手登山都举步维艰,打仗时肯定是易守难攻啊。就是当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猖狂时候,也没敢靠近梁山半步。在山寨下方东侧的半山腰,听说有一个山洞。因实在是无路可过,我们也放弃了去山洞的想法。
梁山有并立双峰。刚才这山寨属于北峰。因为东面是峭壁,我们沿山半腰西侧继续向南峰迂回。阻挡前进的主要是野花椒树棵子,它浑身长刺,既刮衣服又刺手,我们很是无奈。有时踩下去,有时钻过去,有时绕过去,浪费不少时间。南北两峰之间的立壁垂直劈开,真应了鬼斧神工那个词,佩服大自然的造化呀。太阳快落山了,望着南面巍峨高耸的主峰,我们忘掉了苦累,增强了信心,紧锣密鼓的向峰顶发起最后的冲刺。
闯过重重险阻,越过道道难关,终于在傍晚登上了主峰。一轮明月已高挂在东方的天空。站在极顶,我们深深地长嘘一口气。此时此处,我们终于领悟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意;此时此处,我们也终于品知了林则徐“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联味。站在天地之间,高天无限,大地无垠,我不由得诗情澎湃,遂口占一绝:“无泊无水亦梁山,八百罡风扫巨峦。此刻我于极顶上,手托明月照中天。”
在山顶和附近的巨石上,还留有好几个古人舂米的石槽。梁山拔地而起,危峰兀立,奇石更多。当登上主峰的时候,天已经不那么明亮了,向北边的巨石俯瞰,吓了一跳,愣是一只花斑豹俯伏其上。哈哈,原来是一块惟妙惟肖的象形石。梁山各式各样的象形石非常之多。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老虎,有的像鲨鱼,有的像骆驼。还有一块石头,活脱脱就是一朵大蘑菇。从山上放眼望去,津秦高铁横贯东西,列车时而呼啸而来,时而呼啸而去,在葫芦山隧道和第九营隧道之间来往穿梭。这呼啸奔驰的钢铁长龙,总是令我们兴奋不已。古山寨向我们倾诉着历史,新高铁带我们奔向那未来。家乡的山是这么的俊美,是这么的神奇,是这么的壮观,又是这么的豪气。大山养育了我们,我们更为家乡的大山而骄傲。
天黑下来,我们下山了。回首奇峰妙壁,仍然依依不舍。我听见大一在喃喃自语:“我们还会回来的!”
2019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