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文及《尹文子》简介

(2018-09-25 07:37:31)
标签:

教育

历史

文化

旅游

分类: 尹氏研究


                     ------尹氏文化名人研究:

作者:尹耀彬

http://s11/mw690/007eZAPZzy7nTCLIsky7a&690



http://s4/mw690/007eZAPZzy7nTBYhDlFb3&690

尹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说大不大,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调查的结果共228.45万人;说小不小,在中华各姓氏中,排列第91位。第五次人口调查是75位。也挤进了百名以内。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尹氏文化也有一席之地,最早始见于尹喜,他在任函谷关令的时候拦截下老子,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灿烂的思想源泉《道德经》自己写下了《关尹子》即道家宝典《文始真经》。在稍晚的齐宣王时尹文活跃在山东临淄的政治舞台和学术殿堂上。他的著作《尹文子》与《道德经》《关尹子》三本经典,是先秦时期尹氏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梁启超先生推荐国学书目说:《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史称谓尹文子。今河南方城人。是战国齐国策士。尹文是我族先祖的伟大思想家之一。是二千多年前群星灿烂的思想界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是先秦很有影响的哲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网络天下人才,在山东临淄开办了稷下学宫,“学宫”设置在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之下,故名之曰 “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齐宣王创办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的学术机构,延续了一百三十多年。“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一处百家争鸣的著名阵地。集合了一个带有政治性的学术团体。

 今本《尹文子》:“尹文子者,盖出于周之尹氏。开直土时,居樱下”尹文于曾与宋钘、惠施、公孙龙居住在稷下。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尹文的学说当时很受公孙龙的称赞。他的文章在汉书中被列为名篇。他的学说与黄老刑名之说很相近,主张尚法,在认识论上主张人在认识事物时要破除成见。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尹文为稷下学派名家的代表人物。稷下学者尹文子齐宣王赐列第上大夫者七十六人之一。

尹文的完整著作烧毁在秦火中。关于尹文子的史料除了今存《尹文子》上下篇之外,现在的文章散见于庄子,管子,韩非子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一说《管子》中的《正术》上下及《白正》诸篇为其遗著。《说苑。君道篇》载尹文与宣王问答:“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入寡为而天下理矣。......,宣王日/善。”,《吕览。正名篇》《公孙龙子。迹府》、《孔丛子。公孙龙》诸篇,均记载尹文与齐(缗)王问答,有“王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缪,虽十黄帝,不能理也妙之言。

《汉书。艺艺文志。名家》著录有“《尹文子》”今本仅一卷分《大道》上下两篇,语录与故事混杂,各段自成起讫。此外,《尹文子》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其思想特征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尹文子》的形名论思想,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者所重视,其对语言的指称性与内涵等关系的思考,颇值得玩味。文章善于运用寓言说理,很有趣味,其中讲一个人,给儿子取名“盗”和“殴”,结果挨了一顿打。抛开让人犹如雾里看花般的“道”、“名”、“形”,看看古人的调皮之处,也是一得。《庄子。天下》将尹文与宋钘并列,

尹文的学说,《庄子•天下篇》说它“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苛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长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他学说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达到温饱的小康世界,每个人在社会上都能够养活自己,同时还可以供养一下别人,就足够了,就可适可而止,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企想,从而达到于心无愧,“见侮不辱”,既能对得住别人,也能对得住自己。这就是治理天下的大道理。
     今存《尹文子》二卷,与《隋书。经籍志》所载一致。历史上有学者称《尹文子》一书为伪作。今考其文,言论夹杂儒、道、名、法等,而以“名法妙居儒、墨之上。其论“正形名”,与惠施、公孙龙等大为不同。《庄子。天下》谓其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盖就正名检形、辨察名分而言。可知《尹文子》一书非属赝作。《群书治要》录其篇名曰《大道》,日《圣入》。可能因为其书上篇开始有“大道无形妙一句,下篇开始又有“圣人错而不言”句,因以名篇。今存《尹文子》上下篇看“正形名”是其中心思想。上篇论述形名理论,下篇论述治国之道,可以看作是形名理论的实际运用。其思想特征以名家为主,综合道法,亦不排斥儒墨。自道以至名,由名而至法,上承老子,下启荀子、韩非。

     《天下》篇的作者未注意到尹文思想的前后变化而将尹文的思想完全混同于宋钘的思想,使得后来一些学者经常据以怀疑《尹文子》的真实性。尹文早年从学于公孙龙,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上也没有太大的声望。大约在宋钘去世后,尹文对宋钘的思想产生怀疑,例如,《尹文子》有段宋钘与田骈、彭蒙讨论“圣人之治”和“圣法之治”的文字,批评宋钘不懂法治。于是,他对所接受的宋钘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改造,把宋钘的基本思想从墨家的基础上转换到名法家的基础上,从而使宋钘所开创的学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018.7.22   18.00


 


http://s15/mw690/007eZAPZzy7nTC3FrJkc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