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们学校开展教研的第二天,今天安排了宋冬霞、虞海娟、何桂兰三位老师的语文教学。
宋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次第七单元的古诗《小池》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品,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这首诗用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枝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这首诗用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写出了初夏的幽情逸趣,让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
每节课都有它的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读”宋老师在读上创设了各种各样的形式,个别读,全班读、评价读、组别读……“听”宋老师的这节课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倾听,老师不时地提醒要认真倾听,这个习惯的养成我非常佩服,今后,我一定把这个好习惯带给我的学生,我想,这就是“教研”的价值所在。“引”,老师不急不躁地引导孩子们解决课堂上的难题,比如:本首古诗中四句都有相同的地方,第一个孩子不会,;老师慢慢引导,第二个孩子回答:景物,的确这个孩子的回答非常好,可能还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老师没有放弃,继续引导第三个孩子终于回答了:数量词(多好啊)
利用“字”“图”方式引导孩子们理解诗意。比如:数量词(两个、一行……)到景物词(黄鹂、杨柳……)再到动作词(飞、上)扣字解意、文图结合解意的教学方式非常合理,把难的知识简便化,帮助了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
拓展性教学,引导孩子们理解“夸张”拓展夸张有关的诗句教学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