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学生主题班会的开展

(2019-05-31 20:20:29)
分类: 教学日志

浅谈小学生主题班会的开展

方桂林

(望江县麦元双河小学605776988@qq.com

 要: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主要的活动之一,也是学校德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它对小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大有益处。为了更好地开展主题班会,解决开展班会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亟待寻求必要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主题班会,问题,开展策略

 

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班主任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指导小学生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开展好小学主题班会。本文着重论述小学生主题班会的内涵,解决开展班会中出现的问题及开展好主题班会的策略。

一、 主题班会的内涵

主题班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不仅对学生确立崇高的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从而能推动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在小学阶段,主题班会指围绕一个教育主题,有准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班集体成员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1.确定主题

主题班会的内容精彩纷呈,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等。组织者应根据德育工作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选择主题,选主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切合小学生心理特点, 能激发学生兴奋点, 引发讨论热点

2)内容要融合知识性;

3)集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

4)要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连;

5)主题应有深度, 班会结束后令人回味无穷;

6)选定主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发挥干部的骨干作用, 让学生、班委会充分讨论确定。

2.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为了更好地开展班会活动,确定了主题后,组织者要着手准备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宜。具体的有:

(1)进行开展前的宣传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准备主题班会需要的一些物品,例如: 鲜花、实物、条幅、音乐等。

3.目的性

众所周知,主题班会是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因此开展班会的目的必须明确,让学生知晓开展班会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或生活的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对学生的教育的目的,而且这种教育要贯穿于整个主题班会中。

4.计划性

为了如火如荼的开展主题班会,使活动进行得有程序、按步骤。组织者要精心计划好主题班会的每一个细节。这样班会的开展会进行得流畅。

5.组织性

开展主题班会是一项重要的班级集体活动,为了让活动开展得顺利,组织者要事前分工明确,让参与者各司其职。

二、 开展主题班会易出现的问题

把握主题班会的内涵,对主题班会的开展、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笔者周边的学校,开展得主题班会均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也存在着颇多的问题。

1.对主题班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有些学校,主题班会变成了自习课、复习课。主题班会作为班级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但在实际的班级活动中,部分班主任却将它改成了自习课、复习课或者教学课,为了应付紧张的学科考试。这是没有认识到开展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导致的。

2.没有统一的教材开展活动。

开展主题班会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它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没有统一的教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班主任只是机械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或指示,流于形式地应付一下。

3.班主任包办或者变相包办主题班会。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得力助手,在学生健康成长中起着导师作用。”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执行者,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班主任是主题班会开展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虽如此重要,但也不能包办或者变相包办主题班会。变相包办主题班会是指班主任在班会上指明班上的班干部主持班会,班会上说什么内容源于班主任的指示。这样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也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主题班会的主体,主题班会是师生、生生思想交流的平台。但有些主题班会却变成生生间无目的的闲聊。这样的主题班会起不到教育的意义,甚至易造成学生散漫的缺点。这也说明了班主任没有很好的准备与组织主题班会,更是班主任对“以学生为主体”的错误认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主题班会有效开展的策略

在主题班会的开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以下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将主题班会纳入课程设置体系。

针对主题班会中出现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将主题班会纳入课程设置体系,以提高各级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对其的重视。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课程设置体系是各阶段学校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课程设置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往,人们把课程设置仅仅理解为学科课程的开设,这是不够全面的。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两种课程类型。主题班会从属于综合实践类课程。

1)合理的主题班会课时安排。现行乡镇小学的班会课为每周1节,每节课为40分钟。总的说来,班会课的时间是充足的,但对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效果却不明显,无形中增大班主任的工作量。建议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将班会课改为主题班会课。

2)统一班会课教材。主题班会的开展需要有本可依,这里的“本”主要指的是教材,这是保障主题班会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教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认知到实践、层层提高。教师和学生人手一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取代以往的无本可依或借本来依(用思想品德书代替主题班会教材)。

2.主题班会活动内容要体现小学生心理特点。

主题班会是有“主题”的班级德育活动,其德育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思想年龄特点是主题教育方式方法选择的依据,同时,小学生德育过程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主题班会的设计、召开只有充分体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班会中有事可做的人,达到德育目的。例如,小学低段的主题应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段则侧重自我认识,高段关注心理健康及人生观的构建。一、二年级的《我爱校园》《同学,你好》、三、四年级的《保护我们的牙齿》《我是最棒的》、五、六年级的《悠悠寸草心》《友谊之舟》。这些主题班会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形成对自己的自我教育。

3.主题班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作用。

进行主题班会德育教育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教师,这就是小学主题班会体现德育双主体的功能和特点。小学主题班会课由学生和教师双方共同构建,一堂好的主题班会课离不开双方的积极参与和密切的配合。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在学生出现困难或者疑惑时及时给与帮助。我们看到,在很多班主任老师的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彻底淡出了课堂,作为了一个旁观者,在整个课堂中,没有对学生给与足够的帮助和主导,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用自己的表情或动作做一个简单的评价,一堂主题班会课成了学生自己的课。

总之,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班级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更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必须从开好每一次主题班会抓起。只要班主任有高度的热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地、有计划地精心地准备,提高自己对其重要性认识,把握好方法,就一定能使主题班会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越媚:《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68页。

[1]孙健:《浅议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年第3期。

[2] 邓香君:《浅谈小学主题班会的有效开展》,《学周刊》2013年第3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优秀中队材料
后一篇:评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