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充电学习 | 
谪仙小语
措不及防的提问,是我的课堂常态。一则,让所有的学生警醒,不知那一刻“问题灾难”就会降临,不能松懈和走神。二则,检验下我的问题是否一厢情愿,仅仅是老师的臆想和武断。三则,真实地调整方案依据。所以,我喜欢“突然袭击”。会走下讲台,对某个学生突然“发难”。看似随意,实则有心。但这样的教学举措会出现很多情况,可谓纷繁复杂,变幻莫测。如何处理,是一种教学经验,更是一种智慧和应变。
一,沉默不言者。用诙谐的语言化解。“不好意思,老师的提问太复杂了”“沉默是最好的回答”“你想把机会留给同桌”………化解孩子的困境就是人性的教育。
二,离题万里者。面对答非所问,离题万里的学生,怎么办?倾听,之后是“爱憎分明”,“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你的发言很精彩,但离我们的话题有点远。”鼓励中的希冀,否定里的期望。
三,正中下怀者。放大,强调,弘扬。这些孩子往往是集体学习思维的引领者,他们是催化剂,活跃课堂,创设氛围的最活跃的因子。“你简直是全班人的骄傲”“你的回答让老师刮目相看”“看得出你的思维很超长,建议全班掌声”………表扬不是目的,是引领,是唤醒,是激励。
当我们真实面对学生,面对课堂时,我们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而应急而作,需要的是教学经验和智慧。但更需要的是“学生主体观”。只要你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而且去尊重去爱护去倾听,才可以真正实现以生命为主的“生命教育或教学”。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