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语文组线上研讨:巧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一)

(2020-04-11 15:53:27)
分类: 教学园地

金伟红

疫情且阻且隔,教学不休不止,研讨亦畅言畅欢。亲爱的伙伴们,今天我们见屏如面,共赴一场线上研讨的盛会。

 

我们都知道统编教材不仅以人文主题组织编排阅读材料,同时也将语文要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梯度,分解在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课文阅读和课后练习中。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有把课后练习融入教学的意识,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到实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围绕“巧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专题进行研讨,交流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利用课后练习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吧。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正是应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篇课文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这一单元有一个重要的语文要素就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北京的春节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交代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年前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文章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这一题我遵循“循序渐进、梯度上升”的原则,分步进行教学引导: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 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完成表格第一竖列“时间”和第二竖列“所在段落”的填写,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六年级语文组线上研讨:巧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一)

接着以合作的形式研读相关段落交流在这些日子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完成表格第三竖列“风俗习惯”的填写

然后再辅以思维导图或结构梳理图帮助学生分清主次,了解文章的详略安排。

六年级语文组线上研讨:巧用课后练习落实语文要素(一)

最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品读“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详写的重要日子,体会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从而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这三个日子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元宵:红火、美丽。)

例如: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红红的、各色的、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从“嗅觉、视觉、听觉”上来全方位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在循序渐进的分步引导教学中,学生马上就能明白,《北京的春节》讲的是当年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而最能表现北京独特习俗的,莫过于这几天了。这几天可以说是春节的高潮,所以详写,其他的日子大体相似,就没有必要一一详细描述了,这样安排就能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有助于读者对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