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风格与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异同
(2019-12-13 16:09:43)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巴洛克风格与古典主义风格在多个方面有相同之处,当然在很多地方也存在分歧。17世纪具有全欧意义的文艺思潮就是巴洛克与古典主义。巴洛克17世纪盛行于全欧洲,广泛存在于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之中,而拥护大一统局面的古典主义文学则反映了一种宫廷趣味。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在很多方面都有分歧。首先,笔者认为巴洛克艺术是以“动”这一基本的观点为原则进行艺术创作的。巴洛克的产生与罗马天主教会发动的反宗教改革运动有密切关系。在随后的十七世纪初,国家间由此产生了冲突,国家间发生了长达三十年的战争,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在这个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心说等学说的不断出现与传播,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宇宙的运动常态这一事实,所以民众逐渐产生了迷茫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巴洛克艺术的风格就产生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观点—运动。运动这一观念贯穿于巴洛克艺术的始终。巴洛克艺术的创作者们力图表现个人与动荡不安的社会之间的冲突,偏爱极端与矛盾的思想,所以巴洛克艺术因为其显著的动态感而极具表现力与感染力。而且在巴洛克文学中,创作者们有意地破坏了典范和准则,他们尽情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力求在一种不平衡中传递自己的思想。而与之不同的是,古典主义文学却强调比较统一的文学审美趣味。例如笛卡儿主张应该确立一些稳定的规则,从而展现理性的标准。从这一点上来看,古典主义文学是比较强调文学的整齐和谐与标准范式的。我们知道专制王权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出于政治的需要,王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力图把思想文化定于一尊,从而巩固和加强其统治地位。例如1635年成立的法兰西学士院创建的基本任务是制定语言和文学标准,统一审美取向。法兰西学士院的一系列的活动都显示了古典主义艺术的产生土壤的单一化。唯理主义哲学也对古典主义艺术的产生有重大影响。笛卡儿的诸多著作系统阐述了唯理主义哲学观。所以要求文学形式遵从规范,而不是吧艺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是古典主义与巴洛克主义的一个不相同的方面。例如意大利巴洛克文学的代表诗人马里诺的作品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风格奇崛,语言华丽。《画廊》、《风笛》等都可以很明显地体现这一点。
其次,古典主义尊崇理性,古典主义文学所宣扬的理性主要是指对情感和欲望的自我克制能力。它把人性理解为情感与理性的二元组合,并且将情感与理性置于对立状态,认为理性高于情感,主张用理性约束情感、克制欲望。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主要有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公民责任,崇尚美德等具有普遍价值的理念。古典主义文学批判因为放纵欲望而导致的种种恶果,而宣扬合乎道德规范的感情。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高乃依最优秀的作品《熙德》就集中体现了主人公理性与情感的冲突。罗狄克爱施曼娜,但父仇不得不报,而报父仇意味着失去施曼娜,施曼娜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一对恋人都把荣誉看得高于情感,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最终理性战胜情感,他们选择了保全荣誉在先。高乃依的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古典主义尊崇理性的绝佳表达。但是巴洛克艺术却追求美学上的极大自由,笔者愚钝,私以为巴洛克艺术家在在尊重科学并在作品中加入科学元素的同时,更多地将感性融入了自己的创作。他们致力于艺术的综合,同时他们博学多识,将思维的发散运用到了极致,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巴洛克艺术在修辞方面也运用了奇喻、夸张、对偶等大量的手法,因此巴洛克风格的作品意义具有多样性,这是不同于古典主义的修辞与意义的明晰性的。巴洛克艺术与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在理性方面和作品的创作方面也有着不同。
巴洛克艺术与古典主义艺术也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也存在相同之处。例如法国巴洛克文学的一个特点,是结合宫廷贵族沙龙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典雅趣味,多表现田园生活,有牧歌情调,情节冗长繁杂,风格铺陈夸张。但是宫廷和沙龙文化为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所以在这个方面古典主义艺术和巴洛克艺术有着相同之处。古典主义尊崇理性,巴洛克艺术中的科学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巴洛克艺术与古典主义艺术在一些方面有着相同之处。
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都是具有全欧意义的,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的见解,两者都对欧洲文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