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去怪树林的途中,顺道参观了内蒙的第三大口岸~策克(内蒙的其他三个大口岸是满都拉口岸、呼和浩特口岸、二连浩特口岸)。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距离达来呼布镇约七十七公里左右,与蒙古国的南戈壁西伯库伦口岸对接,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因此,这里虽然只是一个小镇,但却很热闹。
策克口岸是内蒙古西部一个重要的国家级全年性开放口岸,是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于1992年建成开通。虽说是全年开放的口岸,实际是一年中按季节开放四次,分别是每一季最后一月的第一天,即3月1日、6月1日、9月1日和12月1日,自开放日算起每次开放期为二十天。
在策克镇内,建起了不少的简陋铺面房,每临开关时,来自内蒙全境、宁夏、酒泉、河北、青海、甘肃、新疆等地的商人把各种日用货物一车车地运载到此,通过关口售卖给缺少生活日用品的蒙古国民,而蒙古人则把毛皮等贩卖给我国边民,策克便成为一个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的大集贸市场。
我很想参观一下策克边关和边防哨所,可惜被告知国门和边防哨所只能和额济纳旗旅游局所属旅行社接洽,而拒绝接待自游行的旅客,因此,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国门距离策克口岸比较远,在一望无垠的戈壁尽头,边关处又被竖起了一道蓝色的隔离墙,什么都看不清,就此莘莘作罢。
在策克镇上随意地选择了一家餐馆,草草地填充了午餐,我们又驾车来到了黑城遗址。黑城遗址距呼布达来镇约有二十二公里左右,半小时便来到了黄色的泥城墙根。这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
黑城,又称黑水城,是古代北方的西夏国国都,始建于公元九世纪的西夏时期,属于扑朔迷离的古西夏居延文明史的一部分。“居延”,属匈奴语,意思是指“天”。汉代,大将军霍去病大破匈奴后,曾在居延屯兵戍边,缔造了居延地区的汉文明。
如站在黑水城的城墙上俯视,黑城的平面为长方形,保留至今的高达十多米的城墙仍高耸地挺立于荒漠之中,城内的街道排列、建筑墙壁仍依稀可辩。城外一座穹坊庐式壁龛样的礼拜堂还完整地矗立着,土坯建成的圆顶清真寺也尚未被风沙所掩埋。
黑城遗址上的这座城墙系元代扩建时留存至今的,城墙用黄土夯筑而成,残余的城墙现仍有九至十米的高度,城墙的东西两面开有城门,并加筑了瓮城,使得当时生活其内的两千余居民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有轰动世界的四大文物考古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自1983年起,内蒙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组成的考古队,两次对黑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揭示了城内主要部分的建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书和文物。因此,黑水城,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瞻仰、怀旧的古迹纪念地。
在黑城出土的珍贵历史资料中,特别是当时被发掘出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字字典),帮助我国考古学者解读了西夏文化,也为喜欢历史的国人揭开了神秘的西夏面纱。但是内蒙的风沙肆虐,沙漠已经将这里的许多地方吞噬了,黑城因为水源枯竭早在十四世纪中期就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2001年,黑城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一天的最后一站是居延海。当我们赶到居延海景区的门口时,被告知这里的门票是一百元一张,很多旅友都是夫妻档出游,感觉这么一个小景点竟售卖如此贵的门票,而且不进入景区,也能在其他地方看得到居延海的部分景观,因此决定放弃了。
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共八百余里,分为东西两大湖泊,最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的戈壁洼地。居延海另有一个奇特处,即它是一个游移湖,位置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面积也时大时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