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我们的游览项目和之前的多次旅游行程不同,以前观赏的大都是山水自然风光,而这一次我们看的最多的却是被保存得十分完好,而且在中国很有名气的北方古建筑群。游完了湘峪古堡后,我们紧接着的下一个项目便是参观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是国家旅游局定为AAAAA级的著名景点,对山西的旅游知之甚少的我之前对皇城相府这个景点也耳熟能详,只是一直没有亲历的机会。皇城相府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在中国黄河五十景中排名靠前。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后来因为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改名为皇城,之后此名就一直延传至今。皇城相府分为二期建造,内城由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造,外城完成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皇城相府的内城因建于明代末期,故建筑风格保留着明代建筑的鲜明特征,又因当时正值明代内忧外患的困难时期,故所建造的16座院落、640间房屋和八座大型庭院都不太注重修饰、显得朴素且比较简陋。
皇城相府的外城在清代盛世康熙年间始建并竣工,当时陈家的财力旺盛,官气昌发,因此所建造的楼宇则和内城完全不同,建筑相对豪华、气派。其中的书院、闺楼、紫云阡、御书院、斗筑居、河山楼等,府院连绵,金碧辉煌,巍峨壮观。
皇城相府的建筑总体分为寺庙、民宅和官邸三类,界限清晰、风格迥异。寺庙的代表性建筑为陈氏宗祠,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为世德居,而官宦私邸则以容山宫府和御史府为标志。每游走到一处,都设有介绍的铭牌,使得游客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到自己身处何地。
著名的河山楼位于皇城相府内城的北部,取名“河山为囿”之意(囿,指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的场地)。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战乱风起云涌,陈昌言、陈昌期、陈昌齐三兄弟合力建造此楼,系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
河山楼是长方形的一栋高楼,长15米,宽10米,高23米,楼房的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河山楼的作用主要是用于观察和防御,在战乱中,此楼曾经庇护了八百名陈氏家族,无一收到伤害。历经四百多年的河山楼,至今巍然屹立,可谓明清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树德院位居皇城相府的东北角上,建于明嘉靖年间,这是一个东西向的两个并列的四合院,采用明三暗五的建造方法,院落四角为或封闭或敞开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在中国罕见,和云南的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相似之处。这里是陈廷敬的出生地,也是陈氏家族走向鼎盛的发祥地。
在皇城相府冗长的城墙上藏有机关~一个个形状相似的窑洞和垛口密密地排列成行,这是隐匿家丁和卫士的地方,共计有五层一百二十五间。这些洞窟间或独立存在,或三五相连,层级之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城墙上,设炮眼对着城外,对防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皇城相府中有座大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牌楼为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中枋、上枋直至顶枋均饰以图案和高浮雕,整座牌楼雄伟庄严,气象不凡。在皇城相府的山墙外也设有类似的大牌楼,但显得比较古朴陈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