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纳斯景区的全称为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整个景区占地约八百九十五平方公里,以第四纪冰川、地质构造作用和水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为主,曾先后获得国家AAAAA级景区、中国西部十佳景区等十项荣誉,并首批入选《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前二篇记录中涉及的喀纳斯湖和观鱼台都是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中的独立的、著名的景点。
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中冰川湖泊众多,列居中国淡水湖第三,湖泊平均水深一百八十八米,最深处可达一千一百八十米左右,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在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内,除了驰名中外的喀纳斯湖之外,还有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等著名以湖泊见长的景点,象是一串晶莹的珠串似地分布在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主干道两旁。
喀纳斯湖畔两侧崖岩林立,断层痕迹明显;湖泊北侧呈长条状,由北向东走向,湖的南部则呈东北西南相互交织的锯齿状;湖的中部是一大片高原平湖,这是第四纪冰川和构造断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样多形态的湖泊同时呈现于一个景区范围内的情况在我国是鲜见的。
在史前,这里剧烈隆起的断块状山地,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衡性,造成了丛山高峻、湖泊低陷的特殊地貌。这一带阿尔泰山的主峰友谊峰高达四千三百米之上,而急剧下切的喀纳斯湖湖盆最低处的高度仅有一千二百米左右,构成了我们今日能够欣赏到的高山深湖的魅力景象。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形地貌样式繁多,我们行走在公园里,就好比是来到了一个冰川地质博物馆内,欣赏到了各种各样常年匍匐在终年冰雪覆盖的高山群岭里的从古至今的冰川。我们一路走,一路看竖在道路两旁的铭牌,现代冰川、古冰川遗迹,随处可见,这里好比是一座硕大无比的固体水库,是新疆布尔津县目前重要的水源区。
名为喀纳斯国家森林公园,草甸森林和灌丛植被自然是园内首屈一指的主要景象。喀纳斯公园内,有森林、草原、灌丛、石生植被、高山植被、沼泽植被和水生植被共七种植被形态,并且有非常清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主要树种有新疆落叶松、云杉、冷杉、五针松,也有不少欧洲山杨、疣枝桦和旱柳等。
我们从骆驼峰看了观鱼台下山后,便乘上了景区内的大巴车,一路向着景区大门驰回。这一路,可停留几个站点,每一个站点都有各自的命名,我们选择了神仙湾、卧龙湾和月亮湾三个景点下车观赏。在车上欣赏喀纳斯山水风光,也是十分地惬意。四周森林密布,绿草如茵,山势陡峭,染上了五彩的峰陵更是如同一幅重彩泼墨的秋意图。
第一站是神仙湾。还没下车,我望了一眼那银蓝中闪烁着层层奶白的湖水,便不能自矜了,太漂亮了!炽热的阳光撒落在湖面上,湖水仿佛被分割成一片片、一条条、一泓泓没有明显边界的彩条,蓝中映衬着浅灰,湖绿中渗杂着银白,靛蓝中映现出银光;一块块不规则的浅黄、浅赭色的沙滩伸进了湖面,周遭黄绿相映的树丛围裹着这一彩湖,美不胜收,炫人眼目。
第二站是月亮湾。这是一片象新月般俏皮地弯弯的湖泊,湖水清澈碧绿,也象极了一条飘逸在苍山绿树间的长长的蓝绿色绸带。喀纳斯河床在此处形成了接连着的“S”状河湾,组成了几道半月牙形的河道,故被称为月亮湾。月亮湾迂回曲折地盘旋于河谷间,水面平波如镜,河岸上两个并排的酷似脚印的浅黄色沙滩,据说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足迹。
我们下车浏览的第三个景点是卧龙湾。喀纳斯当地人称其为卡赞湖或锅底湖,据说是因为这片湖泊的形状如锅底般。卧龙湾胜景的特点是湖中小岛景色秀丽,湖周红枫似锦,丛林密布,由高处俯瞰,小岛恰似一条侧身而卧的巨龙。卧龙湾水色碧绿如玉,柔波缓流,山势倒映,光与影的美妙结合,水和沙的媲美渗透,湖与岸的相互衬托,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和展示。
这一路的湖光山色、原野美景,让我彻底地迷醉了!一路的欢欣狂拍,一路的心旌摇动,以至于我到了终点站后,竟发现自己形单影只,找不到同伴了;更糟糕的是,过于的兴奋激昂,使得我彻底忘记了午餐的地点,害得一众旅友好一阵找寻,招徕了导游的好一顿埋怨,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