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发车后,我们一路北上,经过了山东莱芜、山西吕梁,来到了碛口古镇。碛口镇位于山西西部吕梁山脉的西麓黄河之滨,属于临县管辖。自明清以后,碛口镇凭借着黄河的便利水运,一跃而为北方的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成为晋商的发祥地之一。
碛口,原来只是黄河下游的一个古渡口。因为地处山西、内蒙、陕西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故成为了北方商品运输的重要集散地。碛口渡,位于黄河和湫水河的交汇处。黄河水,日夜奔腾,涛涛不绝;湫水河中泥沙垒积,致使黄河河床在碛口渡附近由四百米猛缩为八十米,常为水患。古时自上游驶来的商贾船只,为了避险,常在碛口停泊并转旱路运输。碛口因此商机频生,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碛口渡口,由此兴起。北方过来的船只,到了碛口,便一律弃舟登岸,改为陆路运输。而南来北往的商贾们,也往往在碛口镇上住宿休息,渐渐地便推动了碛口的繁华。在渡口附近的卧虎山上,修建有一座规模不大的黑龙庙,也是商贾们祈求黄河安宁的神庙,香火颇旺。
碛口古镇的风貌,和南方的古镇决然不同,处处透射出一股浓浓的苍凉和质朴。游走在碛口古镇中,所看到的街道、建筑都是至今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清代北方山区中的传统建筑,我们请了一位当地的导游作讲解,才了解到碛口古镇的特色~梯形格局的十八道弯。紧依着卧虎山的短短二百余米的后街,呈扇形散开着,依地势而建的各类建筑,若俯瞰,就能发现这些街道一条比一条长,直至临河的主街。
曾在准备出游陕西路书时看到对碛口古镇的一句评价:守在黄河边的一座寂寞却鲜活的古镇。当我随着导游,漫步在古镇古街上时,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评价的形象和贴切。一条条由破败的青砖铺成的曲曲弯弯的胡同,一座座颓势尽显的北方院落,让前来观瞻的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古镇的历史韵味。
一条条长短不一的横街上,从明清时兴修的货栈、票号、当铺完整林立,保持着那一股悠远的古风;码头、庙宇、民居,每一块恒久的古砖上都镌刻着历史的年轮;古朴的红灯笼、陈旧的店招、石头铺砌的墙面、高高垒就的高圪台、厚厚的斑驳陆离的平板门、随风飘溢的食铺中的饼香,告示着这里曾经的繁华和昌盛。
碛口的辉煌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迹。这里有“古镇风韵”、“水旱码头”、“黄河漂流”、“卧虎龙庙”、“二碛冲浪”、“麒麟沙滩”、“黄河土林”和“西湾民居”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古风古韵浓郁的晋商老宅院。只是非常可惜,我们到达的那一天,空气质量极差,污染物指数超过了五百,拍出的照片一片迷茫混沌。
佩戴着口罩的游客,行走在古色古香的镇子巷道中,脚踩石板路,手抚古石墙,眼瞧老店铺,背靠高圪台,欣赏着满街的老字号、老建筑上的各类明清砖雕、木刻、石凿,领略着悠远、深沉、厚重的北方历史遗留,仿佛一下子钻进了一条时空隧道,回到了那充满着文化、艺术的老碛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