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社会理想
(2018-10-29 09:14:01)孔子的社会理想
孔子的社会理想,在《礼记 礼运》篇中表达的最为具体。
原文如下(节选):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孔子在这里讲了理想的两种社会状态。一种是:大同社会。另一种是:小康社会。
大同社会,显然是孔子的理想,是人类无法企及的社会状态。
小康社会,是孔子退而求其次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历史上,在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执政的时期达到了这个状态。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天子的号召力已经丧失殆尽。自然达不到孔子的小康社会目标。孔子殚心竭虑,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企图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但那只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到处碰壁,没有诸侯把他当回事。
孔子虽然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但是他的思想一代代传了下来,感动着历代的无数中国人。
过去,在我心中,孔子是位抽象的圣人。现在,孔子在我的心中,化作一位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圣人。我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尊敬孔子,为什么祭拜孔子。
孔子万岁万万岁。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