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新加坡(25)苏丹回教堂SultanMosque、巴梭拉街Bussorahstreet

分类: 新加坡 |
苏丹回教堂位于具有浓烈的阿拉伯风情的柑榜格南地区Kampong
Glam。在新加坡柑榜Kampong这个名词耳熟能详,不仅地名,连超市里冻鸡的包装袋上也注明是柑榜鸡,柑榜在马来文中是“乡村”的意思。而格南Glam则是早年在此地区种植的一种植物的名称。真所谓生活无小事,处处皆学问也。
苏丹回教堂在有些旅游书上也被称为苏丹清真寺,意思是一样的,但不太清楚哪一种称谓更为准确?
苏丹回教堂是新加坡最宏伟的宗教建筑之一,是新加坡最大、最古老的伊斯兰寺院,也是新加坡最著名的地标之一,1975
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保护的五大古迹之一。
苏丹回教堂建于1824年,由东印度公司协助,马来苏丹国王兴建而成。维持至今没变。
站在桥北路和亚拉街交界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具有显著的卡通外形的苏丹回教堂所吸引。其外形似曾相识,是因为金色洋葱头般的屋顶,大小不一的尖塔、圆圆尖尖的窗户您肯定在游乐园中见过。这是因为教堂的设计师Denis
Santry本身就是一位卡通画家,所以他将苏丹回教堂的外形打造的很亲民。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赏苏丹回教堂不同的风采。从Muscat
Street马士吉街的这个角度望去,巨大的回教堂被罩在了圆尖顶的拱门之中。
从Muscat
Street马士吉街另一侧欣赏苏丹回教堂。
而从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望去,在两排富有热带风情的棕榈树之间的是苏丹回教堂正门。
绕着回教堂走一圈,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美。
苏丹回教堂建筑色彩鲜明、装饰考究、富丽堂皇,金色的屋顶更是熠熠生辉。在洋葱头状的金色圆顶下方有一圈深色的部分,竟然是用玻璃瓶底镶嵌而成的。在1928年重建时,不仅富人纷纷捐款,穷人也纷纷贡献家中的玻璃瓶。可见人们信仰不分贫富,也充分体现了信徒们团结一致的精神。
回教堂拥有两座金黄色的大圆顶,圆顶上星月直刺云霄,四周分别有四座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屋檐上一排排尖峰直指蓝天。
苏丹回教堂的主祈祷堂可容纳多达五千名信徒同时祷告。祈祷堂所铺的地毯由一位沙特阿拉伯王子捐赠。我去时人很少很冷清。祈祷时段是不充许游客进入的。
置身回教堂,感受着一种独特的宗教氛围,周围笼罩着一种静谧的气氛。虔诚的穆斯林在做祷告。让人不由自主地屏声静气。
一般的佛教堂或印度宙里都供有佛像,但是回教堂里在前方只有一个洞开的大门,因为非信徒不得进入祈祷堂内,所以不太清楚门内是空无一物还是供奉了什么?
非祈祷时段游客可免费进入参观,但必须脱鞋,男性上衣必须有领有袖,必须穿长裤。女性上衣必须有领,袖长及腕,裤长及脚踝。如果着装不合标准,回教堂也提供外袍。祈祷堂则不接受非教徒入内参观。
每天从日出时分至日落,共有5次祷告仪式。回教徒在礼拜之前,必须用清水净身;洗手、脸和脚。
在苏丹回教堂的正前方的巴梭拉街Bussorah
street,是新加坡最具伊斯兰风情的街道,也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购物街。以前是穆斯林前往清真寺朝圣的必经之路,大部分行业是为了满足回教徒的宗教需要,曾以凉鞋制作、铜艺和铜器闻名。现如今已成为逛街的商圈。
街道两旁棕榈树林立,街道两旁的色彩缤纷的老店屋专卖各式中东纪念品、香水、食物、水烟、马来传统服饰及手工艺品等,精致美丽的手工绣珠鞋是这里的特色商品。还有许多具有阿拉伯风情的咖啡店,充满了伊斯兰世界的异国情调。在这儿走走逛逛乐趣无穷。
那些色彩缤纷、琳琅满目的香水店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这里的香水从香味到精致的瓶身都可以自由搭配。
巴梭拉街的尽头是欣赏宏伟壮观的苏丹回教堂的最佳位置。在这儿您会发现一面标示牌,牌上标有柑榜格南地区的简史、地图、重要景点,方便游人参观。
就象到了小印度,印度人明显多了起来了一样,到回教堂附近,身披白色长袍的回教徒也明显地多了起来。
每年的回教斋戒月Ramadan或哈芝节Hari
Raya
Haji,这儿就会变成非常热闹的露天市场。
苏丹回教堂位于3 Muscat
Street马士吉街3号。搭乘地铁东西线(绿线)在EW12武吉士站Bugis下车,从B出口出去也就是莱佛士医院Rallfes
Hospital的出口,沿维多利亚街右手向西方向走到第一个交通灯,右转沿亚拉街Arab
ST走到第一个路口,就可以望见苏丹回教堂标志性的金壁辉煌的洋葱头尖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