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顺鼎趣闻轶事补遗(5)

(2021-03-23 10:14:08)

       30悲人悲己《天桥曲》

赵元礼《藏斋诗话》说,在清朝灭亡后的二、三年间,顺鼎漫游天桥,遇见歌女冯凤喜,为之狂喜,于是整日留念,从不间断。并有《天桥曲》记之。[1]

而顺鼎《哭庵赏菊诗》则记载:“天桥数十弓地耳,而男戏园二,女戏园三,乐子馆又三,女乐子馆又三。戏资三枚,茶资仅二枚。园馆以席棚为之,游人如蚁,然寠人(lóu rén,穷人。)居多也。乐子馆地稍洁,游人亦少。有冯凤喜者,楚楚动人。自前清以来,京师穷民生计日艰,游民亦日众。贫人鬻技营业之场,为富人所不至,而贫人鬻技营业所得者,仍皆贫人之财。余既睹惊鸿,复睹哀鸿。然惊鸿皆哀鸿也,余与游者亦哀鸿也。书至此,余欲哭矣。”从这段自注中,首先记述了天桥戏院情况;其次,当下生计日艰,来这里的都是穷人,他们做生意养家糊口;再次,他看到的是满眼哀鸿,他自己也是其中一员,诗写完后,想大哭一场。整个诗都是表现这个主题:“满眼哀鸿自歌舞,听歌人亦是哀鸿。”《天桥曲》如下:

    垂柳腰支全似女,斜阳颜色好于花。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天桥桥外好斜阳,莫怪游人似蚁忙。入市一钱看西子,满村叠鼓唱中郎。

    不待沧桑感逝波,已看龙种道旁多。牛衣泣尽肠雷转,犹自贪听一曲歌(旗民旧习如此)。

    几人未遇几途穷,两种英雄在此中。满眼哀鸿自歌舞,听歌人亦是哀鸿。

    燕歌歌舞两高台(男戏两台名),更有茶园数处开(女戏皆称茶园)。何处秋多人转少,却寻乐子馆中来。

    秋寒翠袖如空谷,日暮黄昏似古原。那怪杜陵魂断尽,哀王孙又感公孙(本作“女乐馀资映寒日,杜陵那得不销魂”)。

    疏寮茶坐独清虚,对菊人都号澹如。三五女郎三五客,一回曲子一回书。(一作“双鬟人本澹如菊,九月枫还艳似花。四五女郎三五客,二文戏价一文茶。”)

    筝人去後独无聊,燕市吹残尺八箫。自见天桥冯凤喜,不辞日日走天桥。

    哭盦老去黄金尽,凤喜秋来翠袖寒。汝久岂寒吾速老,赖寒博得几回看。

苎罗湓浦两红妆,感事怜才益自伤。两种人才三种泪,一齐分付与斜阳。(两种人才,谓一种未遇,如苎罗之类是也;一种失落,如湓浦之类是也。三种泪,谓感事一种,怜才一种,自伤一种也。)[2]

易顺鼎诗具有多面性,这种民歌鼓词,也是易诗得一种风貌,描摹出了北京风俗画的一种。戏园、茶园、乐子馆、戏资、茶钱等,具体而细致。

                      

31、看秦腔由悲转喜

根据《哭庵赏菊诗》记载,顺鼎连日观看女伶王克琴和男演员贾璧昙、小金娃演秦腔,他们无论演唱还是扮相都非常漂亮。贾璧昙扮相胜于声音,小金娃演唱胜于扮相,而王克琴兼而有之,且能把控整个剧场。顺鼎感叹说他观看剧目四十余年,没想到历经坎坷的余生,还能看到如此精湛的剧目和演技深厚的演员,不由得悲伤的心情,也变得十分欣慰了。于是欣然命笔,赋诗一首:“千灯如电照恒河,来听秦声绛树[3] 歌。替月圆姿[4] 惊蜀主,遏云哀曲比韩娥。皱来池水干何事?飞落梁尘有几多?难得天留珠剑[5] 在,刼余光气不销磨。”[6]

 

32、易顺鼎与男伶轶事

在一般人眼中,易顺鼎好色,成天在女伶堆里厮混,其实,他跟男伶们关系也不错。他在《哭庵赏菊诗》有一则《金鱼胡同那圜观剧四絶句》的文章,专写他与男伶的故事。

顺鼎写给杨小楼的诗:“杨白花谣[7] 太不经[8] ,《南华》读过解撄宁[9] 。孝能干艳忠完发,太息伶官有宁馨[10] 。”[11] 对此诗有个注释,说是看过杨小楼演《八大锤》《连环套》诸剧。他说,杨小楼是杨月楼的儿子。月楼有好色之名,而小楼独自谨慎小心,而且好道,能读诸子之书。革命后剃成道土的发型,至今还留着清朝的头发。小楼经常与他讨论《庄子》,我问“撄宁”作何解释,他答得十分详细。整首诗的意思是,胡太后与杨白花发生奸情并写诗,不太符合常理,而杨小楼熟读《庄子》又能解释清楚“撄宁”。小楼从事演戏事业,既孝且忠,还完整的保存了清朝发型,我们感叹一个喜剧演员能做得如此完美。

    顺鼎写给王蕙芳、梅兰芳的诗:“明灯如月照华鬘[12] ,拥出芙蓉七寳冠。欲写骚人魂断句,光风转蕙泛崇兰[13] 。”[14] 顺鼎的自注是看王蕙芳、梅兰芳演《虹霓关》《雁门关》诸剧后作。诗的大意是:如皓月般的灯光照耀演员身上华丽的装饰品,舞台上拥出戴着七宝冠如出水芙蓉的美人。此时作为诗人的观众要写出断魂的诗句,那就是舞台上晴日和风吹拂着蕙、兰两位美人浮动的光影。王蕙芳幼从其父练功,与梅兰芳为一师之徒。称两人为“兰蕙齐芳”。

    顺鼎写给溥侗的诗:“赤帝如何逢白帝,地名妖谶比彭亡[15] 。天童昔日同游客,莫演伤心北地王[16] 。”[17] 作者自注:侗贝勒演《连营寨》,卽《白帝城》也,看后作此诗。诗的大意为:刘邦(赤帝)斩蛇(白帝)得国,其后人刘备白帝城驾崩,就像岑彭死在“彭亡”这个不吉利地名一样。数年前与我同游天童的侗贝勒(作者自注:前数年贝勒曾与余同游天童。),不要去演自杀于其祖刘备庙的刘堪的悲惨故事。顺鼎巧妙地将刘邦、刘备、刘堪及清朝灭亡与侗贝勒的故事联系起来。溥侗 ,字西园。艺名红豆馆主,是恭亲王奕的孙子。排行老五,人称侗贝勒。精书画、京剧,言菊朋曾拜其为师。当时北方来沪的梨园名角如杨少楼、梅兰芳、程硕秋、孟小东等人都曾专程到雅歌集社拜访。

    顺鼎写给王瑶卿、王鳯卿的诗:“汉节持来气懔然,柔乡岂意(怎么想到。)在冰天。当时若使无胡妇,苏武争经十九年。”[18] 大意是苏武奉旨持节出使匈奴不肯投降,怎么会想到在冰天极寒之地还能遇到感情甚笃的妻子。假如没有匈奴太尉胡克丹之女胡阿云因嫁给他,苏武也许不会在匈奴拼死挣扎十九年。此诗自注说:“王瑶卿、鳯卿演《藓武牧羊》剧,又名《塞北奇缘》,凤卿所编新剧也。”王瑶卿(1881-1954),出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解放后,担任中国戏曲学校的校长,为京剧培养了众多的人才。他打破不收女弟子的陈规。另外,四大名旦也都曾在他的门下受业。王凤卿(1883 -1956),京剧老生。 王瑶卿之弟,幼与其兄一同学艺。初习武生,后改习老生。他曾与梅兰芳合作演出《汾河湾》、《宝莲灯》,被誉为珠联璧合。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



[1] 民国·赵元礼《民国诗话丛编·藏斋诗话》第二册,上海书店,2002268-269.

[2]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57-758.

[3] 绛树:是神话传说中的仙树;也用作古代歌女名,亦借指美女;同时用作珊瑚的别名。

[4] 清·顾炎武《金石文学记》:“其文有曰‘夫人李氏,圆姿替月,润脸呈花’唐人写状妇容云尔,犹有《硕人》诗意。”

[5] 珠剑:古代名剑。《南史·羊侃传》:“魏帝壮之,赐以珠剑”。

[6]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41.

[7] 杨白花谣:杨白花,北朝后魏名将杨大眼之子。他武艺超群,相貌瑰伟。当时正孀居的宣武帝妃胡太后,名充华,临朝称制,与之发生私情。杨白花害怕,逃奔南方梁朝,改名杨华。“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为作《杨白华》歌辞,使宫人昼夜连臂蹋足歌之,辞甚凄惋。”(《梁书·王神会传》)诗曰:“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8] 太不经:意思是不合常法;谓不见於经典,没有根据;谓近乎荒诞,不合常理;禁受不起。

[9] 撄宁:撄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者,撄而后成者也。”意思是:摒除了生也就没有死,留恋于生也就不存在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这就叫做‘撄宁’。明代吕天成《齐东绝倒》第三出:“罢罢罢,罢却了赓歌辛苦无乾浄。便便便,便永世脱撄宁。”

[10] 宁馨:晋、宋 时的俗语,指“如此”、“这样”之意。

[11]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64.

[12] 华鬘:用华作成之鬘。即以丝缀花,或结之,作为颈上、身上的装饰。也是璎珞的另一种称呼。

[13] 崇兰:即丛兰,丛生的兰草。《楚辞·招魂》:“光风(指日月光照耀下的和风。转蕙,氾崇兰些。” 王念孙《读书杂志馀编·楚辞》:“崇兰,犹丛兰耳。《文子·上德》:‘丛兰欲茂,秋风败之。’《说文》:‘丛,聚也。’《广雅》:‘崇,聚也。’是崇与丛同义。” 《广雅·释诂》:“崇,聚也。”二句写晴日和风吹拂兰蕙,光影浮动。

[14]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64.

[15] 《后汉书· 岑彭传》: 建武十一年 (35) 伐公孙述,至武阳县,“彭所营地名彭亡,闻而恶之,欲徙,会日暮,蜀刺客诈为亡奴降,夜刺杀彭”。

[16] 北地王:刘谌(chén),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邓艾军队兵临成都门下,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17]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64.

[18]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续编·哭庵赏菊诗》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76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