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筷子节”
是在亚洲食学论坛主席、中国饮食文化首席研究专家赵荣光教授的呼吁下设立的。
七寸六分两情长,
苦辣酸甜我先尝。
方圆智慧食为天,
五指山里行阴阳。
——明月《筷子节》打油诗
筷子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华文明的精华。筷子发源于中国,中国人有文字记载的用筷历史长达三千余年,筷子文化一直贯穿于我国历史文明的进程之中,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
关于筷子的起源,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大禹在治水期间,因为不想浪费治水的时间,吃饭时就用两根树枝将热汤里的肉夹出来。其他人见状,纷纷效仿,筷子便应运而生。二是妲己为了讨好、迷惑纣王,用两支玉簪子夹菜喂纣王。后来,这种夹菜的方式慢慢传到民间,由此产生了筷子。三是姜子牙最开始用两根细竹丝检验食物里面的毒,此后他便用两根竹丝吃饭。邻居们见了,有样学样,纷纷用竹枝吃饭。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筷子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
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战国晚期至汉代开始称为“箸”,到了明代得名“筷”。
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这是中国人对自然最朴素的理解。在许多地方,筷子可作为新婚礼物,寓意成双成对。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着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是眼、耳、鼻、舌、身、意之欲,以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人是通过筷子的餐具吃饭,而动物是直接用爪抓来吃。
筷子是两根,却称为一双,因为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筷子是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的是天圆地方。我们用圆头夹吃的,圆代表的是天,民以食为天。
使用筷子用五根手指,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拿筷子的时候,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代表着天、地、人三才之象。
用筷子讲究很多,力气太大打不开,力气太小夹不住,告诉我们,要懂得懂分寸、知礼节,更应懂得天高地厚。
使用筷子很有讲究,有静有动,动静结合,这样才能夹到菜,它表示动、静是生命存在的两种状态。
在小时候,长辈告诫我们“做人要像一双筷子,要拿得起,也放得下。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的道理早已深入人心。
……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愿家家丰衣足食,
祝人人幸福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