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知了不知恩

(2021-01-03 20:20:38)
标签:

转载

分类: 哲理感悟
原文地址:知了不知恩作者: -华章-

知了不知恩

自《诗经》始,尤其魏晋以来,蝉,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形成了所谓“咏蝉文学”。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被人们誉为“咏蝉三绝”。其中,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都是咏蝉名句,蝉也因此名声大噪,真正是“声高籍秋风”了。前不久,又在某报上看到一篇歌颂蝉的短文,欣赏之余,突发异想,欲反其道而“骂”之。我非别出心裁,实在是有话要说,不吐不快。古人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同一物象本来不具有特定含义,是不同的人把主观的心意渗透于客观物象之中,才从物象中产生出不同的意象。是褒是贬,全在心意,所寓之情皆隐蕴于物且寄托遥深矣——

蝉,你这个骗子,几千年来,人们一直认为你餐风露宿,不食五谷,不吃秽物,清心自饮露,栖身而高洁,出尘泥而不沾秽。实际上,你潜伏地下四五年,甚者十七年,吸食着树的根部津液,完成了四次蜕变而成虫。你又总是在黑夜中爬出地面,死死缠着树干往上爬,蜕去你最后的伪装,美其名曰“金蝉脱壳”,扮作温文尔雅状,贴近树干,看似亲和,却用你那尖细的口器,人不知鬼不觉地刺入树皮,贪婪地吮吸树汁。人们俗称你为“知了”,但你知了不知恩,更不感恩,吸足后,蝉鸣聒耳,哗众取宠,用歌声来掩饰你卑劣的本性。你喊的不是“知恩——知恩”,而是恬不知耻地大叫“还要——还要”。你为树开了一个“漏洞”还不够,不开十个八个绝不会甘心,吃足了吃厌了,又飞到另一棵树上,再开几个“泉眼”,每每招来贪婪的蚂蚁、龌龊的苍蝇、钻营的甲虫,继续残害养你的大树。你一生几乎都在黑暗的地下活动,在阳光下生存的时间不过28天,但就是在这短短的28天内,你害了一棵又一棵树,树枝被你插出十几个“漏洞”和“泉眼”后,将因树汁流尽而枯萎死亡。你哪里是什么清心自饮露的高洁之士,你哪里是什么居高而清贫的廉洁之士,你明明是口是心非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

                                    2016年2月22


 [转载]知了不知恩

                    画这厮,用普通的签字笔足矣

韦平老师问: 

这是一篇含义深刻的科学小品啊。用形象的文字介绍了蝉的生性和特征。浅显、生动。最后引入带有时政深意的结论,也不生硬。特别是开篇还是从传统文化起始,这应该是华章最得心应手的内容了。不起眼的蝉,几百字的短文,写得如此丰富、精巧,而且还是偷闲之作!看起来容易,没有些积淀,是做不到的啊。蝉真的像华章说的生命那么漫长,那么罪恶?我第一次听说啊。

答韦平老师问:

    北美洲有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名曰“十七年蝉”。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