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初中关于学生劳动基地管理办法
(2022-10-15 11:01:02)
标签:
教育健康文化时评历史 |
分类: 教育思考 |
一、管理制度: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基地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按照耕种时令,组织学生有序参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教育形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在组织基地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确保师生安全工作。对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要提前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正确使用劳动工作(特别是金属工具),使用对人无毒无害的农药、有机肥、必要的化肥(如尿素)。要抓好劳动教育的“三结合”,即坚持劳动与德育结合,以劳促德;坚持劳动教育与智育结合,以劳增智;坚持劳动与社会实践结合,突出育人效益。
二、具体实施安排:
1、场地安排:
1)、由学校德育处与后勤处统一安排各班负责的园地(使用期限,由学校根据实情确定)。
2)、由学校后勤处联系人员设计并做好班牌安装在相应位置上(安装后原则不动)。
2、有关要求:
1)、基地的各种劳动,班主任及负责活动教师一定在场协助学生和指导学生进行。非劳动时间禁止学生下基地活动或玩耍,以免损坏、影响作物的发育生长。机动时间劳作时,由各班级确定2名同学作为基地班级管理协助员,连接劳动教师或课服特殊劳动指导教师,方可入基地劳作。劳动工具使用实行备案制,登记领用、用后即还、验收认可。
2)、种植什么作物,由班级选定,第一次种苗由学校提供,今后栽种或补种均由班级自己全权负责落实。所需肥料、必需的少量农药(专人保管使用),自主节约使用,施肥要适量。
3)、各班主任及负责教师教会并指导学生,学会育苗、播种。
4)、每周劳动课或课服课,班主任指导学生在班级劳动管理员带领下到基地护理,浇水,捉虫,拔杂草等。细心观察秧苗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
5)、种植成果由班级负责人代表处置,或回收奖励班级学生分享劳动成果。
6)、实现种植竞赛量化评分考核(见专门考评办法)。未种植好的或不达标,学期末文明先进班一票否决。
三,基地评价:
1、德育处组织专门考评教师(3至5人)考评。劳动成果回收食堂按质交易,劳动价值作考评参考要素。
2、班级劳动基地建设质量纳入班级评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考核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