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民初中德育工程的思考
(2022-07-12 12:30:43)
标签:
教育健康文化历史时评 |
分类: 教育思考 |
余春
2022.07.11
序
一生创新,德善为民;成为今生教师融入教育的最好信念。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的影响下,紧跟时代新特点,我们要培养爱国、爱校、爱家庭的有用之人。必须走“人文结合、特长发展”之路,大胆推行灵魂教育,重视身体与精神的完美结合。
德育工作要忠实贯彻学校“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原则;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培养“心中有国、眼中有校、口中有家”新时代的“三有”好学生;坚定遵循“一切为学生、一切为老师、一切为学校、一切为发展、一切为教育”的工作方针,努力把新民初中”立校风、树新风“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打造犍为一流的乡村名校尽到德育工作的基础力量。
一、德育策划机构人员:
德育指挥人:刘明(书记、校长)
德育协调人:吴智君(副校长)
德育执行人:蔡忠勤(德育主任)
德育协助人:张小松(团委书记)
德育协助人:余春(支委成员、老教师)
二、德育执行团队人员:
1、领头人:德育主任
2、协助人:团委书记。
3、班级教练:班主任
4、活动执行人:团队学生会及其相关组织。
5、教学活动执行人:全体教师
6、生活活动执行人:值班教师和住宿管理人
7、家庭生活执行人:父母或监护人(或代理人)
8、社会生活执行人:护校队成员、安保人员、派出所人员、政府及司法人员、关工委人员、社区课服参与人等。
三、德育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德育工作原则:
1、正确方向。
2、遵循规律。
3、协同配合。
4、常态开展。
五、德育工作目标:
落实好德育总目标,实践好德育具体目标。
(附: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初中德育学段目标:
教育和引导爱党爱国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六、德育工作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七、德育工作主题:
根据新民地区、学生年级实际,确定每月可操作的德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附:德育年级主题活动系列见附表1)
八、德育工作途径和要求:
1、课程育人。
2、文化育人。
3、活动育人。
4、实践育人。
5、管理育人。
6、协同育人。
九、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党支部、行政会、工会、德育处、团队学生会,定期会诊,研判急需强化的德育项目。
2、加强条件保障。德育经费纳入年底预算,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必需场地、设施,订阅参考书、报杂,配齐相应教学设备。
3、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德育工作人员,提高专业化水平。
4、加强督导评价。学校强化学生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成长实际。
5、加强科学研究。学校教科室和德育处一期要组织教师参与德育工作研究,结合实际和成长规律,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