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转载)

(2019-01-14 09:38:30)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初所创的一种新型记笔记的方法。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可应用于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它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它既可以呈现知识网络,是组织陈述性知识的良好工具,也可以呈现思维过程,是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良好工具。

      思维导图的中心是一级主题(或中心主题),一般用关键词或直观鲜明的图形作为标识。之后在一级主题的四周延伸出二级主题(次级主题),罗列与一级主题相关的细节要点,不需拘泥于顺序或结构的限制。由各个二级主题还可以依次延伸出三级主题等。


思维导图应用于复习课的意义

1.注重学生的自主梳理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的和富有个性的,学生在自主或合作形成知识的思维导图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

2.丰富教学的评价方式

      思维导图能丰富师生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自评中学会自我肯定和反思;在互评中暴露不同的思考和存在的不同问题,不断辨析、矫正,从而完善知识网络。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复习课中,以教师梳理和讲解复习点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基于思维导图的复习课,学生要在事先准备出知识网络,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搜索存于脑中的知识,并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成”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


基于思维导图复习课的实施要点


1.课前绘图,课中完善

      由于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且需要较多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保证展示的时候能够集中统一完成初稿,我们通常把绘制导图初稿的阶段放到课前,提前两天左右布置。上课时请学生踊跃展示部分学生自己绘制的导图,并引导全体学生评价,提问和补充,最后全体修正和优化导图,使得全体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好复习课的教学重难点。


2.课中互动,完善导图

      教师在揭示本节复习课主题后,引导学生回顾与主题相关的具体内容,唤起学生已有的相关记忆,为进一步的发散思维做好准备,也为学生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初稿做好铺垫。回顾内容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对比小组同学的思维导图,翻看课本或者作业,来继续丰富某一分支内容。在小组共同梳理某一分支内容时,鼓励其他同学进一步补充、质疑或解释。如第六章《除法》的复习课中,当有学生介绍到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补充追问:“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解决哪一类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总结和举例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解决一些应用题的计算。

3.图练结合,巩固重点

       导图发散出的知识点涉及面较广,比较分散,如果任由学生发挥,就会显得比较杂乱且过于理论化条框化,没有了教学重点。这也是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学生绘制了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后,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网络,及时给出学生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对知识内容是否真正掌握;同时,根据复习课的教学重点,需要引导学生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理解,可以相互出题检测知识掌握的情况。


4.跨章总结,整体巩固

       在整理与复习的时候采用,对于回顾学习重点起到一个重要线索的作用,便于整体巩固和全面梳理,适合在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的时候采用。相对于单个单元的思维导图,这种跨章节的方式对于关键词的提炼要求更高,要求学生关注关键信息,思维导图的的分支层数较少,篇幅限制信息量也较少,但是更加关注上层关键点,因而信息的精炼性更高。


5.及时巩固,增强记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做完把思维导图的内容对着家人讲出来,建议把它录下来自己反复听,这样会进一步增强记忆。实践证明,用学英语的方式来巩固思维导图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如图是一张班级互评得分较高的思维导图。



      用思维导图模式组织复习课,较多学生反应知识的记忆较深刻,也乐于总结复习,家长也反应孩子们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比较浓厚,数学课堂给予学生富于个性的总结和展示的机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兼顾了数学教学的巩固性和因材施教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