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觉统合训练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好处?感统知识分享

(2019-03-12 11:25:21)
标签:

感统训练

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

众艾感统

分类: 感统训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孩子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产生与其它孩子的社交或学习差距,让孩子产生自卑感。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高达85%以上,其中约有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孩子一旦发现有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家长就应该及时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训练,最佳的训练年龄为3~12岁,13岁后这一问题将比较难于矫正

那么感统训练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

那么感统训练的好处到底有哪些呢?

一、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儿童智力的发展离不开肢体的活动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是身体和心灵共同参加的学习,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可以使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感统训练可以使感统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感统失调严重者和特殊儿童大多停留在医院和特教中心,他们的教育基本上处于一个封闭状态,由于缺乏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延缓了这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三:感统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或者为了多招生,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感觉统合训练根据不同儿童电费身体状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训练计划,并进行适当的训练。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更有利于儿童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幼儿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增强儿童的体质。一个行动迟钝、呆板的儿童,不可能学习超群。

四:感觉统合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刺激可分为愉快的、不愉快的和中性的三类。愉快的刺激给人带来快乐、满足和安宁,行为上表现得积极、自信。相反,不愉快的刺激令人不安、不满足的沮丧;行为上表现得消极、退缩。最后一类所谓中性的刺激,一般并不引起情绪的反应,而主要是提供认知和信息。7:3为最佳。感统训练有助于儿童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

(二)促进儿童注意力集中。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1、前庭感统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

2、触觉敏感的孩子,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3、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痛觉刺激,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以上这些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感觉统合训练之后,会有明显的效果。

(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和特殊儿童,会因各种能力的不足和障碍,而经常遭遇挫折,丧失自信心。感觉统合教育对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心理发展施加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即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对孩子有积极影响的一面,抵制其消极一面。同时也可以弥补儿童心理素质的不足等。

五:可以培养儿童勇敢顽强、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儿童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克服许多由训练活动产生的特有的身体困难,体验到很多在正常条件下不可能获的身体感受。这种精神是现代人生存发展的条件,而这种精神通过书面学习是很难培养的。

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这就需要幼儿学会遵守训练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它对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具有积极的作。训练中还要求幼儿与同伴合作或与别人竞赛,培养儿童良好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能够增加伙伴之间的相互了解,扩大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

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构音、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触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