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如何判断儿童是感统失调还是自闭症,育儿知识分享

(2019-03-05 10:07:59)
标签:

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

感统训练

众艾感统

分类: 感统失调

在干预训练时,孩子们经常会上感统课。那么感统失调就是自闭症吗?自闭症孩子一定会感统失调吗?


感统失调和自闭症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但这二者之间并不是相等的。感统失调的孩子不一定是自闭症患者,自闭症孩子也不是每个都感统失调。但是很多孩子可以在合适的感统游戏中,愉快的氛围下,提升更多的技能,这也是为什么感统训练被广泛的使用在自闭症训练中。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区分感统失调与自闭症。

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出现感统失调?


以前的童年时代,伙伴们经常三五成群去田野里玩耍,团体游戏很多,以钻、爬、跑、跳为主的游戏更是数不胜数,不会整天粘着妈妈撒娇。那时的孩子从小脱离大人的看护,身体形象得到了良好的建立,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也在很多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大脑的潜能也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了开发,孩子们慢慢的学会了交流和沟通,语言方面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现在的城市化环境带给我们便利,却带给孩子成长的局限。保护过多不会蹦蹦跳跳,电子产品代替陪伴,很少接触同龄玩伴,很多学龄前儿童都会出现怕生,不爱说话,孤僻,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

如何区分感统失调和自闭症?

感统失调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协调性不佳,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

可能的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3、情绪起伏大 

脾气暴躁,触觉过分敏感,当有人触碰的时候,很容易觉得不舒服,生气,焦虑,有些孩子甚至敏感到连有人站在他的身边都觉得不安,想要逃离。情绪常常起伏不定,但其实他不是故意要生气,而是无法接受这些外在信息干扰。

4、身体控制不良

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父母可能觉得孩子是没兴趣,但实际上是孩子的感知觉和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能力不正确,很难协调地把该做的事顺利做完,当然也无法感受到应有的成就感。

5、缺乏自信心

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胆小爱哭,父母的限制包办,导致孩子不敢勇于去探索,身体控制能力也不佳,很多受挫折打击,没有自信。

当然,不同的孩子,其各自感统失调的行为表现可能不太一样,需要家长细致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模式,在发现存在以上不足的时候及时予以改善!

自闭症

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目前除了教育干预,没有任何药物/疗法被证实对自闭症有效,包括西医和中医,早发现早干预,才是最好的选择。

可能的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缺少眼神交流,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2.有语言障碍

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出现重复性的语言,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

3.兴趣范围狭窄

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4.刻板性行为

不喜欢变化,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也可能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这些特征不见得都反应在一个孩子身上,需要特别专业的诊断与评估。希望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判断,及时咨询专业医院与机构,根据孩子情况,做干预计划与训练,帮助孩子更好的提升。

父母如何判断儿童是感统失调还是自闭症,育儿知识分享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