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困难背后的原因,原来是感统失调。感统知识分享

标签:
感统失调感觉统合感统训练众艾感统 |
分类: 感统失调 |
幼儿园里常常有这样一些看起来好像和其他大部分孩子不太一样的孩子。
1.高冷的独行侠:别的小朋友都在嘻嘻哈哈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他却一个人在墙边垒积木;
2.自私的小霸王: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不会分享,不许别人碰自己的玩具,自私霸道,结果没人愿意跟他玩;
3.输不起的娇娃娃:好胜心强,玩游戏容易较真,但是又输不起,一输就赌气说不玩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他很没劲,不愿意和他玩;
4.老师的小跟班:这类孩子很粘人,在家粘父母,在幼儿园就粘老师,还经常撒娇,搞得其他小朋友都感觉他想独自霸占老师的爱,所以不喜欢他;
5.爱炫耀的富二代:今天爸爸给他买了小玩具车,他拿到小朋友面前炫耀,明天妈妈给他买了新衣服,他又来小朋友面前炫耀,大家当然不喜欢,更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
如果你的孩子是上述其中之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太不友善,还是自家孩子太不合群?
1.性格内向,怕生,沉默寡言,孤僻,不爱表现;
2.爱哭闹,喜欢捣乱争抢,爱逞能,喜欢惹是生非,暴力,爱欺负弱小,唯我独尊。
因此对于孩子不合群的外在原因,我们可以归纳为:
1.父母言传身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自视甚高,容易导致孩子也变得目空一切,不懂得尊重和认可身边的小朋友;
2.太过溺爱:很多家长把孩子捧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结果孩子习惯了在家里说一不二,进入群体之后也依然缺乏规则意识;
3.事事包办代替:很多父母总感觉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于是就替孩子做了,这样孩子就没有锻炼的机会,做什么都不会,当然就会自卑,不敢进入群体;
4.缺乏家庭温暖:有些父母脾气暴躁,在家经常对着孩子发脾气,结果导致孩子从小就锁闭心灵,不喜欢与人接触交往;
5.活动空间有限:家长没空带孩子出门,导致孩子活动空间有限,特别是与人接触有限,缺乏与人交往的实际经验,那么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就会显得不合群;
6.语言表达能力弱:如果孩子语言发展不太好,总是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必然很容易被人忽略或误解,这样一来,孩子受挫几次,自然就不再愿意去跟大家交流了;
当然,孩子不合群还有更深层次的内部原因,那就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
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的感统失调,是孩子遇到社交障碍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方面:触觉功能失调
孩子触觉学习不足,就会出现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失调现象,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胆小,爱哭,粘人,情绪暴躁,或情感冷漠等等,如此,就不利于他们与小朋友的友好相处了。所以,对于不合群的孩子,有关触觉的感统按摩训练,绝对是不可少的。
第二个方面: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是孩子社交的工具,孩子在语言发展上出现障碍,那么,他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就必然会遇到困难。比如,孩子吃流食太多,缺乏口腔锻炼,说话不清楚不流利,就容易招致小朋友的嫌弃和抱怨,孩子自然会变得自卑内向,不敢走向群体。
另外孩子活动空间受限,缺乏丰富的速度与位移不断变化的活动,前庭功能在发展上就会遇到障碍,而前庭是大脑的门槛,主要负责为大脑过滤各种感觉信息,包括来自听觉的语言信息,所以,前庭失调的孩子在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孩子答非所问,废话多,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等,如此,当然也会更容易与小朋友发生误会、矛盾和摩擦。所以,对于不合群的孩子,有关前庭方面的语言感统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方面:本体觉发展不佳
本体觉是自信心和创造力的根,孩子只有经过大量的后天锻炼,将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不断提升,才能在小朋友中间会玩,在课堂上会学老师讲授的内容,每天自信满满地面对周围所有人。但是,很多孩子从小就缺乏攀、爬、滚、蹦、跳的大运动训练和捏、抠、拧、夹等精细动作的训练,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不好,在和小朋友做集体活动的时候经常出错和拖后腿,招致小朋友的抱怨,当然很容易失去自信,变得畏缩,不敢再和大家一起活动。不过本体觉是后天锻炼的结果,只要在12岁孩子大脑网络固化之前,多让孩子进行本体觉方面的训练,帮助孩子逐渐找回自信,孩子不合群的问题也会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总而言之,对于不合群的孩子,以上三个方面的训练一定不可以少。当然,除了以上三大方面的训练必不可少以外,家长还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避免因为自己错误的带养方式,对孩子的行为习惯造成错误的引导。尤其以下这六点,一定要做到:
第一点:家长要以身作则,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与人交往;
第二点:家长改变教养方式,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当然,也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
第三点: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温暖;
第四点:注意孩子规则感的培养,不要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满口答应;
第五点:开拓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玩耍,鼓励孩子参与其中;
第六点: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