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1-4岁孩子的感统训练方法,感统干货分享

标签:
感统训练感统失调感觉统合众艾感统 |
分类: 感统训练 |
有研究发现,最有效启迪孩子智能发展的年龄阶段是从1岁到4岁,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如下几方面训练是很有好处的。
一般说来,聪明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因素相关。先天因素无法改变,但后天条件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达到的。
给孩子买玩具、书画及衣服时,应选择色彩鲜艳的颜色,特别是孩子的居室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可张贴些色彩艳丽的挂画或动物卡通片等。
你的孩子不一定今后对音乐有特长,但重视乐感培养会使儿童较早地熟悉音乐语言。可以经常播放些优美、悦耳的轻音乐曲子,有利刺激孩子的神经发育,增强思维功能。 >>>每个孩子都可以发展音乐智能?
孩子1岁左右已能准确地认清父母,此时应多进行“母子对话”,父亲和其他亲人也应参加。
大人要尽量以正确、清楚和慢的发音给孩子讲话或向孩子发问,鼓励孩子用语言作自我表达。
主要是教孩子学会识别最常见的物体形态。比如有意识地教孩子观看圆形、方形和其他多种形态的物体,并告诉孩子构成这些形态的是哪些基本的条件。
尽早教会孩子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和识别热、冷、软、硬的物品,让孩子自己体验这些感觉的不同,并加以区别。触摸物体,感觉会反射到大脑,有助于提高反应能力。
鼓励孩子做有规则的运动,特别是手和脚的运动,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从半岁起,父母就可帮助婴儿做被动体操。当他们会走、跑时,应该每天带他们到户外多练习走路和慢跑。 解读婴幼儿“身体运动智能”
这是一项比较复杂和较高级的感觉训练,对启迪孩子智能十分有益。从孩子懂事起,就应有目的地帮助他们去爱自己的亲人,爱惜玩具和粮食。再大一些,教育他们守纪律、懂礼貌,如给客人行礼,对父母和其他长辈表示感谢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觉能力
许多学习障碍的儿童都伴随感觉动作落后的现象,虽然感觉动作落后并不等于学习障碍。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感觉动作也是很重要的心理功能,因为复杂的心理功能都是从这一简单的心理功能发展而来的。
早在20世纪初,法国的教育家蒙台梭里就提倡幼儿的感觉教育,从感觉形成知觉,进而形成智力。
那么作为家长,应当如何训练儿童的感觉能力呢?有条件的家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1、触觉训练:
家长可以让儿童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如让儿童触摸砂纸和丝绸,铁和木头,棉花和纸张等,并报告两者之间的不同。这种训练应从小开始。
2、温度感觉训练:
给儿童一杯温水和冷水,让儿童把手伸进去,报告两者的差异,或者让儿童体会出汗的感觉和穿棉衣的感觉,形成对不同温度的感觉。
3、实体感觉训练:
这种练习主要是触觉和动作并用,以认识事物的实体。如让儿童蒙上眼睛,触摸木头与砖块,分辨两者的质地和形体的不同。
4、重量感觉训练:
让儿童分辨不同重量的物体,比如,让儿童出示大小、颜色和形状相似的积木,让儿童辨别其不同的重量。
5、味觉训练:
让儿童有机会品尝味道不同的食物,如酸、甜、苦、咸的各类食品,识别它们。
6、视觉训练:
让儿童观察事物的大小和颜色,辨别不同数量的物体,观察形状相似的物体。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