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统失调的常见表现和失调原因,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感统知识分享

标签:
感统失调感统统合感统训练众艾感统 |
分类: 感统失调 |
感统全称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是大脑的功能,感觉统合失调即为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可称为学习能力障碍。说到感觉统合这个词,父母听起来可能都很陌生,但是有关感觉统合能力在儿童日常行为习惯上的表现,各位家长却耳熟能详。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动作不灵活。这些儿童多半动作灵活性较差,有些到了5、6岁还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有的不敢登高,不敢荡秋千等。
2. 好动而很难安定下来。好动不安不见得都是感觉统合失常,周围的环境或大人的误导也可能产生此现象,但如果所有可能因素一一过滤后,仍然找不出原因时,感觉统合失调是好动的最主要原因。
3.讨厌被触摸。许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平时对洗澡、洗头和剪头反感,有的甚至对换衣服也十分反感。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触觉防御过强造成的。这种触觉防御过程会妨碍他们与其他人相处,影响他们对别人的感情和交往。
4.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在两个极端上有所表现:他们要么胆大卤莽,经常从事危险的活动,不计后果;要么表现却与此相反,胆小腼腆,不敢与陌生人接触,内心十分紧张。这主要是他们与外界接触少造成的。
5.反应迟钝。有时候身体固然还算灵活,但对高度的恐惧迟钝,转圈圈根本不会晕,对痛的感觉也比较少、甚至有自虐现象的,可能是脑
神经中枢感觉统合不良的原因。反映太极端或反应不良经常是一体的两面,对某件事物反应太极端的,在另一方面又太迟钝。
6. 语言发展迟钝,说话发音不清晰,速度慢。由于感觉动作功能的落后,一些儿童说话慢,不能准确地发音,不善于与他人交谈。这些也会妨碍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7.极端或异常的害怕。儿童由于缺乏经验而害怕是很平常,但有些同龄宝宝很容易做到,而你的宝宝却极害怕尝试的,就要加以观察了。例如讨厌摇晃、不敢抓高、无法顺利下楼梯、不愿去游乐场玩、怕旋转木马等等。
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
造成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造成孕妇营养吸收能力差,进而造成胎儿营养不良或早产。
(2)怀孕期间孕妇吸烟,被动吸烟,大量饮酒,饮浓茶、咖啡,会造成脐带的毛细血管萎缩,使孩子出生后在不同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
(3)母亲在孕期工作紧张忙碌、压力过大、焦虑,运动不够、家务劳动过多或姿势不佳,导致胎位不正等情况,进而影响到胎儿平衡的学习,重力感不足。
2.哺育不当
(1)母亲看护不当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
(2)孩子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孩子静坐比较多,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
(3)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口腔肌肉缺乏锻炼
(4)不注重孩子适龄基本能力的训练,缺乏运动、缺乏游戏
(5)缺少伙伴,群体生活不足,造成语言发育迟缓
3.教育方法有误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造成儿童心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
(2)过早的进行认知教育,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
(3)不尊重幼儿的基本权利,不注重个性培养,素质教育。
(4)电视、游戏机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动过少。
(5)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孩子听的少、说的少,孩子的坚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变通能力差。
(6)物质上过于宽松精神上有些苛刻,对孩子的情感爱抚不够,使孩子肌肤饥渴。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予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